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师兄,想要在这种级别的coa分会场发言,一般需要什么级别啊?”
“我给你算一下吧,我们鄂省,就整个创伤外科而言,只是算我们中南医院、省人医、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就大概有十六个正高级教授。”
“这还不算四医院等。”
“全国有三十多个省份。”
“与我们创伤外科分会场有关的日常安排,总共才一百三十三项。”
“到时候,什么京都协和医院,同济医院,京都三医院,京都积水潭、京都人民医院、华山医院等这些医院会占了主要名额。”
“像我师父邓勇教授,运气好的话可能申请到一个位置。”
“段宏教授之类的,则必有位置。”
方子业看着林方忠的表情越发崇拜,马上意识到自己有自吹嫌疑,便道:“你师兄我是运气好,不小心踩到了比较敏感的点。”
“否则的话,我最多就是去青年会场露露脸,也还得看其他人愿不愿意给机会。”
林方忠摇头,挤出近似于医美修饰过的眼角:“师兄,您也别太谦虚了。”
“科室里谁还不知道师兄您已经优秀到近乎畸形了呀?”
“大家都说,您现在算是我们医院骨科的门脸之一。”
方子业笑着点了点头:“或许算是吧。”
“也是师父们愿意托举我,没有让我遇到一些乱七八糟的糟心事。”
“否则的话,在很多医院,新老医生的交接棒都能打死人,新技术想要衍生出来,就会影响到老教授们的‘声誉’和‘利益’!”
“意见不合,你想要在临床中开展新课题的机会都没有,要么熬,要么走。”
方子业说到这里,轻轻摇了摇头,遗憾道:“其实我们医院现在也处于这样的局面,希望没有给你们带来特别大的困扰。”
这是其他医院的下级会遇到的问题,同样也是中南医院现在正在面临的问题。
科室里的资源有限。
病床资源固定,如果要开展毁损伤和保肢术,那么其他病种的患者就没有归处。
都没有病人,你开展j8的临床试验?
而现在的创伤外科,一切都是以这两个术式为主,换句话说,于林方忠等人的环境而言,你不往这两个手术上靠,你不死也得被人‘逼死’!
方子业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学阀或者专业阀,但目前创伤外科的资源有限,他被动地变成了这一头猛兽。
中南医院的创伤外科也没得选,如果不选择这一条优势路线,那就是把大好局面拱手让人。
以自己的短板去迎战其他人的优势病种和手术术式。
方子业正是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努力地希望,现在正在读书的研究生们不要脱节太严重。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弥补,可以跟得上节奏,不至于太被影响前程。
方子业自己就是从这样的位置上来的,而且时间也还不长,所以方子业现在还知道别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什么感觉,所以尽量地多做一点事情。
等到以后,方子业脱离底层久了,或许就不能像现在这般共情了。
“师兄,其实没有。”林方忠略低下头,声线似有似无。
“你不要说没有,你也骗不了我。”
“你师兄我现在的这里,还不至于被人吹捧得完全不清醒!”
“所以,不管你骂我也好,怕我也好,还是真的尊敬我也好,我也会一直将你当作我的师弟。”
“而且,因为你是我的师弟,所以我对你的情愫,必然与对别人有所不同。”方子业的思维非常清晰。
林方忠就不答话了。
“林方忠,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走过来的,你现在的位置,也就是我几年前的位置,所以我知道你们肯定会想一些什么。”
“当然,你们具体会想些什么,我也不清楚。”
“但如果机会合适的话,我希望你可以告诉我,我也不会生气。”方子业说。
林方忠听到方子业这么说后,才鼓起勇气道:“师兄,现在科室里的确有一些闲言碎语。”
“特别是陈芳副教授和彭隆副教授组的同学和师兄们都说,他们全都是陪跑的人。”
“除了熊锦环师兄之外,其他的师兄弟,完全没办法和邓教授组的研究生过招。”
“因为我们得到的资源分配就不均一。”
“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留本院,他们要考虑的是去哪一家地级市医院。”
“甚至,想要考博的话,我们科室的名额,都会被我们组的学生固定!”
方子业点了点头,反问:“但事实呢?”
林方忠瞪大了眼睛,没懂方子业的意思。
“事实就是,韩元晓教授的博士,更可能是韩元晓老师的硕士,我们组的博士,更可能是我们组的硕士。”
“其他的师兄弟们,能拼就拼上来了,没拼上来的,也就都走了。”
“想要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客观的公平。”
“那就是在留院、考博的那一刻,保证机制公平。”
“现实也是如此。”
“有人连饭都吃不起,有人却天天请家教,上各种培训班。”
“但是,不管再怎么不公平,为人父母者,有能力的情况下,都不会在能让孩子上补习班的前提下,让自己的孩子去体验饭都吃不饱状态下还要学习的感受。”
“医院之间也是如此。”
“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每年能拿到的省级科研经费与我们医院创伤外科就有很大的差距。”
“高校之间也不可能公平。”
“华清与京都大学得到的经费支持,远比其他高校高。”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高校,也不是从第一开始,就是全国第一流的。”方子业回。
林方忠接道:“但师兄,华清和京都,不就是占了地利优势,优秀生源资源集中优势么?”
“那又如何呢?这已经是客观的局面,你改变不了,京都大学和华清大学也不会容忍你去改变现状。”
“我们能做的,要么就是去加入它们,要么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搜罗一些真正懂行的优质生源,完成新一轮又一轮的生生不息。”
“有什么本事吃什么饭。”方子业说。
“到门诊了,以后再聊这个话题吧……”
方子业主动结束了话题,不过,他才进到骨科门诊所在楼层,手机就闪起了信息——
来自湘雅医院的周彦教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