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虽说董卓现在已经苟延残喘了,但王文渊却还是不肯放过他,
秉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在击溃董贼的第二天,
他就派出了数支斥候小队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索,
如今已经过去了七日了但还是没有董卓的消息,
这对王文渊无异于如鲠在喉,如芒在背,让他寝食难安。
这一日王文渊一如既往的在府中处理公务,
就在他休息一会的时候,突然一名亲兵急急忙忙跑了进来,单膝跪地抱拳道
“禀告主公,有斥候的密信。”
闻言王文渊顿时心中一喜,激动道
“快呈上来!”
“诺!”
亲卫得令迅速起身将密信双手呈过去,
王文渊一把拿过信件,迅速拆开,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片刻后,忽的听见一阵狂笑声
“哈哈!终于抓逮到你了!这次定叫你插翅难飞!”
“来人,快把信件送到我岳丈那里!”
“诺!”
亲卫得令,接过信件,匆匆往吕布府邸赶去。
吕布在收到王文渊的信件后,也是一脸喜色,连忙吩咐吕玲绮,召集全体将士。
“传令下去,三军整装待发!”
“诺!”
“传令下去,全军吃饱喝足,做好作战准备!”
吕布接连下达了几项命令后,又匆匆赶到了王文渊的府邸一起商量作战计划。
片刻后,吕布来到了王文渊府上,
刚见面吕布就高兴的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
“贤婿,没想到董卓老匹夫居然逃到了離石,真够能逃的,
还好你有先见之明,早早派了斥候前去侦查,要不然还真被这老小子跑了。”
闻言王文渊讪讪一笑道:“岳丈,谬赞了,
说到这不知岳丈可以什么万全之策能一举拿下董卓这厮。”
闻言吕布眉头紧锁,思索起来,片刻后,
眉头舒展开来,笑着道:“贤婿,我想到了。董卓现在逃到離石,
距离洛阳太远,若是我军倾巢而出,恐怕不妥当。因此我们需要用一些非常规手段。”
“怎样的非常规手段?”王文渊迫切问道。
吕布神秘的一笑:“我已经有计谋了!”
王文渊疑惑地看着吕布。
吕布解释道:“董卓这厮狡猾无比,肯定会找地方藏匿起来,
所以要想抓住他,我们需要分散兵力进行搜捕。”
王文渊恍然大悟,随即担忧道:“可是如此一来,我军的实力岂不是要减弱许多?”
吕布摆了摆手,傲然道:“不必担心,只需10000精锐,足以荡平任何敌人了。”
“既然如此,还请岳父指点迷津!”
“这个简单。”
吕布从怀中掏出一份地图,摊在桌子上,说道:
“你看,董卓现在已经逃到了離石县,离邺城至少有八十里路。
按照正常情况,需要至少两日才能到达邺城,而最近的方式就是渡河。
且汾水河宽度只有三四尺深,很容易通过。
所以贼军必从此河过,到时我只需们暗中埋伏半渡而击之,董卓必为我所擒也。”
“妙啊!岳父大智慧啊。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轻松的剿灭董卓,
还不会损失任何一兵一卒。”
王文渊称赞道,对于这个计谋满意极了。
吕布得意扬扬的点点头,随即皱眉道:
“不过,按照情报来推算董卓率军从此处过河,最多也只需十日。”
王文渊也皱眉了:“这么短时间?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毕竟路程较远,最快也要七日,若是董卓察觉到异常,提前转移的话……..”
说到这里,两人沉默起来,都陷入了沉思。
半晌后,王文渊抬起头,眼中露出坚毅之色:
“岳丈,不管怎样都需要试一试。否则我们永远无法彻底铲除董卓,我建议这样……..”
吕布眼睛微亮,欣喜的说道:“如此甚好!我立刻就下去安排人。”
两人各自领命离开了书房,分头行动了。
很快,吕布便召集众位部将,将王文渊的计策告诉他们,
并且命令他们做好准备。众人听后,纷纷称是。
……………………………………………………………
而另一边董卓带着残存的军队撤出了晋阳后,一路狂奔,最终来到了離石。
董卓本想继续南下,却因为体弱乏力,再加上年老体衰,
最后晕倒在马车之中。不得已又返回了離石,
一群医师诊治过后,皆束手无策,只好将董卓送回了家中。
董卓昏迷之后,一直昏睡到第二天早上,才悠悠转醒过来。
醒过来的董卓却是勃然大怒,破口大骂道:
“该死的王文渊,害老夫受伤!等老夫脱困,定让你生不如死!”
说罢定睛一看周围环境,顿时大惊失色。
只见他身处一座院落里,屋外站着一些护卫和婢女。
“来人!为什么我们还在離石!!为什么不继续南下!”
董卓愤怒的咆哮着,但是门口的婢女和护卫,
没有一个人敢应声,皆是瑟瑟发抖。静静的守在原地。
见无人应答董卓登时大怒,拔出腰间宝剑气急败坏的冲出门口,怒喝道:
“你们是不是都哑巴了,既然这样留你们何用不如砍了!”
说罢,就要挥剑砍死离自己较近婢女,
婢女看见怒气冲冲一步步靠自己的董卓,高声尖叫道:
“啊!老爷饶命啊!奴婢知道错啦,就饶奴婢一次吧!”
闻言董卓依然不为所动,举起手中的宝剑就要将婢女一剑毙命!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主公刀下留人!”
董卓闻言手中的剑顿了顿,寻声望去,只见贾诩从远处跑了过来。
见状,董卓收剑入鞘,脸上的怒气似乎消退了一些,冷哼一声:
“滚,都给我滚出去。”
“多谢主公不杀之恩!”
众人闻言如蒙大赦,纷纷感恩戴德退出了门外,顺带把房门关上。
一时间,整个房间平静下来,只剩贾诩和董卓两人。
“文和,来此寻我可是有要事?”
董卓率先打破了这尴尬的气氛,开口询问道:
贾诩闻言点点头,拱手说道:“启禀主公,我确实有要事相商。”
“讲。”董卓面色缓和了一些,示意贾诩坐下。
贾诩走到董卓旁边坐下,然后拿出地图铺开在桌上。
董卓见状眉毛挑动,不明白贾诩究竟是什么意思。
“文和,你这是……””董卓疑惑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