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生不如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灰衣中年名叫褚衡阳,悬壶书院传功殿首席长老。
    早在数百年前,褚衡阳已是灵游境修为,书院首屈一指的大人物。
    以他的心境和意志,哪怕遭受重伤,都不见得会皱一下眉。
    可此时,仅仅挨了一记戒尺,褚衡阳就被打得惨叫出声,滚落在地,让谁能不悚然?
    这就是老院长的独门秘术??不欲生!
    天地寂静,鸦雀无声。
    老院长神色平淡温和,浑身没有什么滔天的气势可言。
    可面对他时,以副院长陶炳坤为首的书院大人物们,皆心神发紧,意识......
    夜深了,城市沉入一种近乎透明的寂静。月光如霜,洒在首都中学那间空荡礼堂的地板上,映出一道细长的影子??陆夜还站在讲台前,没有离开。他低头看着掌心那枚已埋进土里的玻璃珠所在的位置,仿佛能透过泥土听见它的心跳。
    风从半开的窗缝钻进来,翻动讲台上那张写满字迹的纸。第四句话依旧清晰:“我等你。”墨迹未干,像是随时准备被风吹走,又像在等待某个看不见的手来抚平褶皱。他没有再去碰它。他知道,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不再属于自己;它们会飞向宇宙深处,成为星辰之间传递的密语。
    突然,地面微微震了一下。
    不是地震,也不是地铁经过。那震动极轻,却带着某种规律性,如同脉搏,从地底沿着脚底缓缓爬升。陆夜抬起头,望向窗外。远处天际线泛起一丝微弱的蓝光,像是极光初现,却又比极光更柔和、更温润。紧接着,整座城市的路灯同时闪烁了一次??不是熄灭,而是亮度骤增,随即恢复如常。监控系统记录到这一瞬间,全球共有三十七万两千五百一十四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同时睁开了眼睛。
    他们并未惊醒,也没有恐惧。许多人甚至仍在梦中,只是梦境变了。
    一位老妇人在梦里看见自己五十年前死去的丈夫坐在院中摇椅上,轻轻对她笑。她明知这是幻象,却忍不住伸手去握他的手。就在指尖触碰的刹那,她感觉胸口一阵暖流涌过,醒来时发现枕边多了一片干枯的心渊花瓣,散发着淡淡的金光。
    一名战地记者正蜷缩在叙利亚废墟的角落里闭目养神,忽然梦见自己变成一个小女孩,在雪地中奔跑。前方有一盏煤油灯悬于半空,照亮一条通往水晶森林的小径。她听见有人低声呼唤她的名字,声音熟悉得让她几乎落泪。她想追上去,却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按住肩膀。“别急,”那个声音说,“你还不到时候。”然后她醒了,发现自己手中紧攥着一枚陌生的玻璃珠,表面浮现出一行小字:**“谢谢你记得我。”**
    这些事件零星发生,却彼此呼应,如同涟漪扩散至整个地球的精神湖面。陈七在地下实验室调取共感网络数据时,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原本以人类个体为节点的关系网,正在向外延伸。新的光点不断浮现,出现在海洋底部、火山口、南极冰盖之下,甚至火星轨道附近。它们不属于任何已知生命体,但其能量波动与心渊花完全同步。
    “不是我们在连接宇宙,”他喃喃道,“是宇宙一直在等着我们接上线。”
    他立即联系苏婉清和林小满,三人召开紧急加密会议。视频接通后,画面中的两人脸色都不太好。林小满的眼圈发黑,显然已经连续多日未眠;苏婉清则摘下了耳机,直接用手贴着太阳穴,似乎在倾听什么。
    “你们也感觉到了?”陈七问。
    “嗯。”林小满点头,“大地在‘呼吸’。不是地质活动,是意识层面的起伏。西伯利亚的水晶塔每十二小时释放一次低频共振,频率恰好与婴儿心跳一致。我们派无人机靠近探测,结果所有设备都在距离塔顶三百米处失灵。唯一传回的画面……是一行漂浮在空中的甲骨文。”
    她将图像投影出来:
    >“门非门,界无界。
    >觉者即归途。”
    陈七盯着那行字,忽然感到一阵眩晕。他的记忆深处仿佛被什么东西撬动了一下??童年时母亲哄他入睡的歌谣,末尾一句竟是同样的音律节奏。他猛地站起身,翻找私人档案库,终于找到一段三十年前的家庭录像。画面中,年幼的他躺在床边,母亲轻拍着他,哼唱一首从未收录于任何民族音乐集的曲子。当音频波形图展开时,震惊出现了:那段旋律的基频结构,竟与水晶塔发出的共振波完全吻合。
    “这不是语言,”他说,声音颤抖,“这是一种‘母频’??所有智慧生命最初接触世界时听到的声音。就像光有可见光谱,情感也有它的基础频率。而我们现在……正在重新调谐。”
    苏婉清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我已经不需要翻译了。最近几天,只要静下来,就能听见他们在说话。不是用词句,而是用情绪本身。悲伤像雨滴落在叶面上,喜悦像晨光照进山谷,思念则像风穿过隧道……它们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