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新政引发的争议与惊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隋炀帝之时,就是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一次性要做的事情太多,导致隋朝国库空虚,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天下大乱。”
    “陛下乃是圣主,是万万不可重蹈隋炀帝覆辙啊。”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魏徵言辞恳切。
    他希望李承乾能慎重考虑,不要因一时冲动而给大唐带来灾难。
    他知道陛下心意已决,这些事情势在必行,可国库的现状摆在那里,户部必然会强烈反对。
    他作为臣子,有责任让李承乾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毕竟治大国如烹小鲜,想要一蹴而就推行所有政令,是根本行不通的。
    大臣们暗自赞同魏徵的话,觉得他说得句句有理,陛下还是太年轻了。
    年轻官员则一个个眼中神采飞扬,完全信任李承乾的任何政令。
    咸阳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朕当然知道,可朕什麽时候说过,这些钱要从国库里出?”
    李承乾反问道,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似有深意地看着群臣,眼神中透着一种自信与从容,彷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大臣们心中疑惑,不知陛下葫芦里卖的什麽药。
    “陛下不从国库里出钱,那这钱从哪里来?”
    房玄龄一脸疑惑,他实在是理解不了李承乾的意思,眼中满是迷茫。
    他在朝堂多年,从未听说过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可以支撑如此庞大的计划。
    他皱着眉头,看向其他大臣,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答案,却只看到同样困惑的眼神。
    而那些年轻人眼中,却全都是自信。
    老臣们都在猜测,难道陛下有什麽秘密财源?
    “这钱自然是由朕的内帑里出。”
    李承乾平静地说道。
    “朕之私库,财富充盈,足以支持这些举措。朕不会动用国库里的钱,以免影响国家正常运转。长安以後作为和咸阳一样的试点,有关条例各位臣工下朝以後可以询问齐太师。”
    大臣们听到这话,心中大为震惊,没想到陛下竟愿意动用自己的私库,而且陛下的私库竟然比国库还富裕?
    他哪来的钱?咸阳城有这麽多钱吗?
    说到这,李承乾看了一眼齐先生,齐先生似乎是很满意齐太师这个称呼,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他知道这是陛下对他的信任,他定当不辱使命,与其他人不同,齐先生可是知道所有情况的。
    他挺直了腰杆,向李承乾微微行礼。
    “朕先给你们透露一下,以後长安官员的俸禄将不再分发职田,所有职田全部上缴国库,改为皇庄。”
    李承乾的话一出口,朝堂上顿时像炸开了锅。
    老臣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声音嘈杂如菜市场。
    年轻的官员们则是完全不为所动,这些政策咸阳城早就开始实施了。
    有的官员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心中愤怒不已:“这职田乃事朝廷所赐,自己从不贪污,全家收入来源一半皆在此处,怎能说收就收?收了之後该怎麽养得起家里人?”
    有的则是满脸惊愕,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心中想着:“陛下这是要大动干戈啊,不知後续会如何,这和以往的小调整可完全不一样。”
    还有的在窃窃私语,猜测着陛下此举的目的。
    “难道陛下有更好的安排?”
    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混乱,大臣们的情绪如同汹涌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
    大部分官员们脸色变得铁青,他们怎麽也没想到陛下会有这样的决定。
    自家的田地那可是家里的根基,就这样上缴国库,他们心中如同被刀割一般疼痛。
    比起那些世家,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更深。
    就连一向沉稳的房玄龄,脸色也变得有些不自然,他眉头紧锁,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麽,但又忍住了。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自家田地的不舍,又有对陛下决策的无奈,心中暗叹:“陛下此举虽不知为何,但看来是势在必行,只希望不要引起太大的动荡,这和我原本期望的平稳发展有了冲突。”
    但李承乾很快就画风一转,他抬起手,示意群臣安静。
    他的手如同有魔力一般,朝堂上的嘈杂声渐渐小了下去,大臣们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他身上。
    “朕知道诸位,都是大唐的栋梁之才,也都是清廉做事的好官,自然不会亏待诸位。”
    “朕绝不会白白让你们将家中的田地上交。”
    李承乾大声说道。
    “田地上交后,长安官员的田地补偿比咸阳官员高一等,每亩田地补偿粮食十石。往後每年每亩田补偿一石粮食。所有长安城内宗室丶官员,日後不得拥有自己的私人田,每人每年的俸禄翻一倍。”
    听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