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黎氏要摇身一变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朝堂打的支离破碎……如此,才是大明最为喜闻乐见的状况。
    而后三十年后,他们培养出来的“大儒”范淮执掌大权,无论是操纵大越朝堂内附大明,还是自此成为大明没有主权的附庸,就都在大明皇帝的一念之间……弱小的“安南国”将彻底为大明所摆布。
    总之,在大明的计划里,支持黎氏,是最不符合大明利益的。
    “莫非,范小友有破局之法?”黎季犛郑重的问“范淮”道。
    他有野心,很大的野心,无论如何,也不希望政敌阮氏能够壮大到与黎氏分庭抗礼的地步。
    大明若支持其他人,必然会分润他的权力。他绝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是。淮思来想去,这才想出了这个方法。”“范淮”依旧诚恳的道。
    “其实,淮本是想卧薪尝胆,借助大明之力,等到大明将淮捧上高位之后,再行雷霆手段,发起改革,强盛我大越……”“范淮”道。“但若是那般等待许久,只怕我安南上下,已不知遭了多少难了。如今,却有更好的方法。”
    “听闻黎公祖上,原是姓胡,或是汉人后裔?”
    “嗯?是。”黎季犛点点头,不知这事和现在所说的事有什么关系。
    “既如此,黎公何不改回胡姓?”“范淮”诚恳的建议道。
    “若黎公改回胡姓,在大明朝廷眼里,无异于自我标榜为汉人后裔,势必能够更容易获得大明上下之信任。”
    “那么,与其等到二三十年后,推我这個寒门子弟上台,大明不如直接襄助您这个已经做到了宰辅的‘汉人后裔’。”
    “只要您执掌了朝政,于大明而言,便是‘汉人’执掌了朝政。”
    “能够更快的达成目的,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接受这种更好的速成方法呢?”
    “到时,您自可以借助大明的支持,推动我大越的变革,使我大越越发强盛。只要我大越强盛,大明自然自此不敢觊觎……”
    “范淮”仍在说着,黎季犛心中,却已经止不住的惊叹。
    是啊,还有这种方法,他的“汉人”出身,就是拉拢大明、亲近大明最为强力的武器。
    他自然不认为自己是个汉人。可若是,汉人的身份能够给他带来利益,他又何必推拒呢?
    这种程度,甚至都算不上卧薪尝胆。为了他的大志向,向大明暂时伏低做小而已……
    “……兹事体大,我需与人好生商讨一番。”黎季犛思虑良久后,对“范淮”说道。他对“范淮”又说了许多慷慨激昂的陈词许诺后,起身向“范淮”告辞,并表示,欢迎“范淮”随时去拜会于他。
    “范淮”自无不可,又向他“剖明心意”,愿意追随他“匡扶社稷”,随后亲自将他送出了自己的小院,这才回返到这间屋舍中来。
    他回返屋中的时候,朱肃已经坐在了先前黎季犛曾经坐过的位置上,正在自顾自的拿着茶壶自斟自饮。
    “师尊。”“范淮”又转变回了黄淮,脸上没有了方才愤青一般的慷慨激昂之色,显得毕恭毕敬。朱肃看了看他,轻笑道:“好演技。便连为师,也险些相信你的慷慨陈词了。”
    “师尊就别笑话我了。”黄淮不好意思的苦笑了下。“毕竟昨日,这些话在师尊的督促下,都已说过几百遍了。”
    “所谓熟能生巧,即便学生于此一道本为朽木,也该被师尊您雕琢成材了。”
    “范淮”的身份是假,但朱肃收黄淮为弟子却是真的。他的弟子并不是什么珍贵的职位,方孝孺、杨士奇、解缙,大明国子监中许许多多的士子,有许多人都是他的弟子。
    只是在这安南国中,他弟子的身份才显得珍贵。黄淮是有真才实学的,朱肃自然不会吝啬于一个弟子之位。
    而方才“范淮”的表演,自然也是朱肃亲自导演、亲自编剧,并与黄淮排演了无数次后,才在黎季犛面前来了个最终的呈现。目的,就是让黎季犛相信“范淮”是真心投效,使“范淮”能够进入黎氏的势力中枢,为黎氏“出谋划策”。
    “之后,黎季犛定然会招揽于你,要你暗中通风报信。接着,静候他的消息便是。”朱肃道。“若有其他事情,你亦需专心为黎氏谋划,先取得黎季犛之信任。”
    “待他日,时机已至,且黎季犛更加信任伱之时,还需你居中行事。”
    “是。”黄淮恭敬应道。他微微皱眉,道:“师尊,黎季犛当真会信任于我吗?”
    “万一他不按照我等预想之中的行事,那岂不是徒给他黎氏做了嫁衣……”
    “不会。”朱肃笑道。“某些关键情报的错漏与缺失,往往会使得推断南辕北辙。”
    “他以为你是安南人,他自然不会想到,你会死心塌地的为大明效力。且你又在他心中,树立了一个心比天高的书生形象。”
    “且黎季犛自以为自己掩藏的十分严密,他定然不会想到,从一开始,我等便知晓了他心怀野心。”
    “这两点情报的错漏,足以引得黎季犛做出错误的判断,使他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收服于你,利用你为黎氏的野心效命。”
    黄淮略一思忖,便认同的点了点头。莫说是黎季犛,其实就连他此时也不知道,自己这位年轻的师尊是怎么一开始就知晓了黎季犛怀有野心,并事先做下布置的。
    这般通晓先机之能,可以说,是步步走在了那黎季犛的前头,黎季犛即便有再大的能耐,也查不到半点蛛丝马迹。
    “黎氏已失先机,他黎季犛即便奸似鬼,也只能喝我们的洗脚水。”朱肃道。“你不必忧虑。更不必心怀愧疚。”
    “黎季犛本性与他儿子黎苍一般,不会看得起你这个‘商贾出身’的‘下等贱民’。之所以会对‘范淮’以礼相待,不过是出于利益而已。”
    “是以,你也不必觉得受了他什么恩义。”
    “师尊放心,我自不会那般迂腐。”黄淮道。“况且,他黎季犛……也并非当真想要改变安南之人。”
    他想起了自己在安南的这段日子,看到的景象。
    流离失所的百姓,迫于无奈奋起斗争的奴隶,被士族打压到只能郁郁一生的士子……
    他黎季犛已经是安南的宰相了。若真的想改变这一切,又何必等到他“范淮”的投效。
    要知道,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曾经可也是华夏的子民。如今,大明之地的百姓们因为陛下驱逐了鞑虏,时隔百年终于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而安南之地的华夏子民后裔们,却仍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既然你们治理不好这块华夏故地,那么,就该由身为华夏正朔的大明收回此地。”
    “此,才是大义之所在。”
    黄淮心中想道。
    ……
    另一边,从黄淮的住处离开,且显然被黄淮的“献策”说动的黎季犛,正在召集自己的心腹谋士们,商讨改回“胡”姓的利弊如何。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