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中部拓展(11.2k)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效快吗?”
    李凡笑了:“老板,投资永远不是快不快的问题,而是值不值的问题。”
    “您试想,三年后,您厂里的电费比现在少三成,生产效率却高了两成——这买卖划算不划算?”
    企业主终于点了点头,笑道:“李总果然会算账,这事儿,我得试试。”
    -----------------
    离开江城后,李凡的团队紧接着奔赴商都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现场。
    这片工厂区虽然还在规划中,但合作的几家本地企业,已经开始了试点改造。
    李凡站在一条传统的生产流水线上,看着眼前老旧的设备摇了摇头:“这像是80年代的产物,咱们能不能把它改造成21世纪的模样?”
    一旁的厂长苦笑道:“李总,老实讲,我们也想升级,但这种设备换一套至少几百万,普通企业根本扛不住。”
    李凡走上前,轻轻拍了拍设备的外壳:“不需要换新,我们只需要给它一个‘大脑’。”
    说罢,方东河展示了星联的智能制造模块系统。
    这套系统通过植入工业物联网(IoT)传感器,将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上传至云端管理平台,再结合AI算法进行分析,不仅能优化生产流程,还能预测设备的故障概率。
    “这就像给一辆老爷车装了自动驾驶系统,”李凡语气幽默,“它外壳旧,跑起来可一点都不含糊。”
    厂长听得连连点头:“这倒是个办法。那这玩意儿怎么收费啊?”
    “按照效果收费。”李凡回答得干脆,“我们提供全程技术支持,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合作。”
    这话一出,厂长眉头舒展,立刻拍板:“行,那咱们就试试看!”
    -----------------
    商都的智能制造中心,不仅是生产技术的升级,更是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的试点。
    李凡亲自坐镇,监督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调试过程。
    在一个临时改造的控制中心内,几十台显示器,实时监控着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库,每一步数据都被清晰地记录并分析。
    方东河正在调试系统时,发现一条原材料的供应链数据异常。
    他快速用系统的诊断工具定位问题,并在短短几分钟内找到了供应延迟的原因。
    李凡站在一旁,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
    笑着对身边的物流企业经理说道:“以前,你可能要花三天才能查出问题,现在三分钟搞定,感觉如何?”
    经理竖起大拇指:“李总,这效率,没得说!”
    “还不止是效率,”李凡补充道,“有了数据支撑,您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市场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积压。简单说,就是让钱流动得更快。”
    物流经理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李总,听您这么一讲,我倒是明白了。咱这平台,真是个好东西。”
    “那您还犹豫什么呢?”李凡微微一笑,“用起来吧。”
    -----------------
    在两地示范项目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李凡也深切感受到了团队之间的默契与高效。
    杨庆华的财务团队,为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曲云山带领的运营团队,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顺畅无比;
    而方东河的技术团队,更是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
    然而,项目推进中并非一帆风顺。
    一次调试过程中,江城新能源园区的储能电池组突发故障,导致整个园区的电力调度系统短暂瘫痪。
    “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解决不了问题。”李凡召集团队紧急开会,快速找到问题症结——储能系统的电池组设计,并未完全适配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运行逻辑。
    “这不就是一次测试的机会吗?”方东河眉头紧锁,但眼中透着坚毅,“给我三天,我一定能让它跑起来!”
    三天后,经过彻夜攻关,方东河团队成功优化了电池组的兼容性,不仅解决了故障,还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所以说,危机其实是送上门的契机。”李凡在项目总结会上打趣道,“以后咱们要多感谢这些小故障,它们才是最好的老师。”
    -----------------
    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李凡也在内部刊物《星联瞭望》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
    标题是——“技术赋能,不只为眼前的收益”。
    文章中,他写道:
    “星联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追逐短期的利润,而是为了推动一场时代的变革。
    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的结合,是我们向未来投下的一颗石子,它的涟漪,将激荡起整个东大制造业的转型浪潮。”
    这一篇文章,在星联内部引发了热烈反响,员工们纷纷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