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灾后重建(12.2k)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冰雪无情裂九州,星联携技破危愁。
    千村储电光明现,万里通信万家酬。
    大道无人车影过,星云织网护全球。
    科技筑梦安社稷,韧力长存江山留。
    -----------------
    南方的雪灾终于过去了,但留下的却是一片“后遗症”。
    冰雪退去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折断的树枝、被压垮的电线杆,和满是裂缝的公路,仿佛一场“冰雪猛兽”刚刚收拾行李离开。
    人们回到了日常生活,但这一场灾害,却在社会各界掀起了不小的反响。
    在一个南方小城的菜市场里,几位大妈一边挑菜一边感慨:“这次灾害真是太吓人了,连灯都没电,差点冻出毛病!”
    “是啊,还好后来送来的那些物资和热水袋,不然咱们怎么熬过来?”
    旁边的摊主接过话茬:“听说那些是星联送的,这家公司挺靠谱啊,关键时刻真顶用了。”
    这样的对话,不仅发生在菜市场,也在网络上蔓延开来。
    社交平台上的热议话题,也从“雪灾最冷一夜”变成了“科技如何改变灾害应对”。
    许多人在讨论,如果社会的基础设施更强大,这场雪灾,是不是能少一些损失?
    如果预警系统更完善,大家是不是可以提前多做一些准备?
    与此同时,深市的星联大厦内,一场高规格的复盘会议正在进行中。
    李凡坐在会议桌的正中间,手边放着一杯他常喝的茶水。
    他的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锐利,正专注地听取来自各部门的总结。
    冯宏毅(星联信息公共灾害技术部负责人)第一个发言:“李总,从气象预警的角度看,这次我们的预测还是相当精准的,时间、范围、强度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但确实也有遗憾,比如部分地区的实时监测数据更新频率不够,导致预警信息稍有滞后。”
    “不过,‘自然灾害小组’组长龙江萍,在和‘事故灾害小组’组长曹紫晴、‘公共卫生事件小组’组长黄立行沟通之后,说可以整合一下大家的技术,协同研究,之后可以做得更好。”
    “嗯,及时性确实是个问题。三位组长如果研究有成果了,也可以立刻向我汇报。”
    李凡点点头,顺势问道,“其他领域呢?志远,你的物流团队有什么反馈?”
    刘志远(星联物流CEO)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口说道:“李总,灾害期间,物资运输整体还算顺利,但有些偏远山区的物资调配效率确实需要提升。”
    “部分地区的道路状况,比我们预期更差,耽误了一些救援进度。”
    “好,等下我会统一总结。”李凡转向其他部门,“方总,通信组呢?”
    方东河回答得很快:“我们的设备经受住了考验,便携基站表现优秀,但大规模灾害的应急调配能力还需优化,特别是在多点同时部署时,资源协调稍显吃力。”
    李凡轻轻点了点头,他的表情看似平静,但脑海中已经在飞速分析这些反馈。
    他知道,这次复盘的重点,不仅是发现问题,还要为未来的改进铺路。
    就在星联复盘的同时,社会各界对基础设施韧性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
    一些地方政府,在灾后总结会上直言:“这次的电力中断和交通瘫痪,让我们意识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看平时的效率,更要经得起极端天气的考验。”
    媒体也纷纷发声,《深市晚报》发表评论道:“南方雪灾再一次提醒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更具坚韧、更加智能的基础设施体系。”
    “科技企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提供设备,更是构建解决方案。”
    面对这种社会氛围,李凡敏锐地察觉到,这是星联的一个机会——不仅是市场机会,更是一个让星联从“危机应对者”转型为“社会建设者”的机会。
    在复盘会议的尾声,李凡站了起来,扫视全场:“各位,这次雪灾,不仅是对社会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从数据到设备,从团队到理念,我们都经受住了压力,但这还远远不够。”
    他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声音更加坚定:“灾害过去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主动出击。”
    “星联不仅要解决危机,还要推动社会的基础设施升级。这不是单纯的商业拓展,而是我们身为一家科技公司的责任。”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着兴奋。
    李凡继续说道:“我有三点要求。”
    “第一,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为优先,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协助地方政府重建基础设施。”
    “第二,整合星联的全国资源,从技术到设备,从人力到资金,确保行动高效。”
    “第三,所有方案都要有前瞻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