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网络。”
“包括部署实时路况监测设备、优化物资运输的路线规划,甚至引入无人驾驶技术,在极端天气下减少人工运输的风险。”
“无人驾驶?这个提议不错。”李凡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但现在技术还不算成熟,实施难度会比较大。”
“确实有挑战,但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场景开始,比如在灾害中,用无人机运输药品和轻量物资。”
刘志远解释道,“这次雪灾期间,有些物资就是通过临时租借的无人机送到山区的,效果很好。”
“好,实验性质的项目可以先启动,逐步扩大规模。”李凡一锤定音。
“最后,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块——社区服务。”李凡看向丁玉,“丁玉,这方面你怎么看?”
丁玉负责星联的公益基金,几次参与灾害救援,对社区层面的需求非常了解。
“李总,这次灾害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居民在缺乏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心理和生活上的脆弱性。”
“所以我建议,在社区层面,除了物质支持,我们还可以加强精神层面的帮助。”
“具体怎么操作?”李凡挑了挑眉,显然对这个角度很感兴趣。
“比如,在偏远地区建设一些灾后心理援助站;或者利用星语,开设线上心理辅导模块。”
丁玉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我们也可以推动社区的科技普及,比如教居民如何使用灾害预警App,提升他们的自救能力。”
“很有想法,行动上直接去做。”李凡直接拍板,“丁玉,这部分你全权负责,预算随你调配,效果出来了再申请更多支持。”
经过几天的讨论和细化,星联的灾后重建战略终于成型,并在一次对外发布会上亮相。
李凡亲自登台,向公众介绍了这套计划。
他的演讲简洁明了,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这次雪灾对社会的冲击不容小觑,但我们从中学到的更多。”李凡在台上说道,语气沉稳且坚定。
“星联的愿景,是用科技的力量,让基础设施更加坚固、让社区更加有韧性、让人们在灾害面前不再无助。”
发布会后,这一计划迅速引发热议。
媒体纷纷评论,称星联的重建计划,不仅填补了政府应对灾害的空白,还为未来的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深夜,李凡独自走出发布会现场,站在街头看着深市的灯火。
他的思绪并未因计划落地而放松,反而开始思考下一个更大的目标:如何将星联的技术布局,更加深入的推向全国。
“改变社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星联有耐心。”他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道。
风轻轻吹过,他的嘴角浮现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这只是一个开始,而未来的路,他已然准备好一往无前。
南方雪灾的余波还未完全散去,冰雪消融后暴露出的灾害痕迹,让人们对基础设施韧性的思考进一步升温。
在这场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中,星联集团的全国布局,也是初露锋芒。
无论是通信、能源还是物流领域,都展现出了科技企业的独特优势。
在西南某山区,一个小村落经历了长达一周的断电困局,村民们依靠蜡烛和煤油灯度过寒冷的夜晚。
然而,就在情况最严峻的时候,星联的一台移动式储能设备被送达村口,随之而来的还有技术工程师团队。
“快看!灯亮了!”当村里第一盏电灯重新点亮时,村民们发出欢呼。
一位老人握着技术员的手,激动地说道:“这些天,家里冰冷得像个冰窖。你们带来的电,不只是光亮,更是希望啊!”
技术员笑着回应:“这是我们星联应该做的。我们的设备,还能支持你们的水泵和供暖设备,尽量让大家过得暖和一些。”
西南地区的试点,不仅解决了应急供电的问题,还让人们看到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潜力。
这些储能设备,具有高度移动性和耐候性,可以在偏远山区和极端天气下稳定运行,成为传统电网的有力补充。
在华中地区,一条原本繁忙的省道因积雪封堵,周围的通信基站,也因线路受损而陷入瘫痪。
几支救援队被困在山区,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救援进展一度停滞。
“这里没有信号,我们完全失联了!”一位救援队员无奈地摇头。
就在这时,星联派出的通信小组抵达现场,他们迅速部署了一台便携式通信基站。
不到一个小时,救援队的对讲机再次响起:“指挥部收到,情况已清楚,立即安排增援队伍。”
“太神了!这设备比我们用的那些基站更高效!”一位救援队员忍不住感叹。
事实上,星联的便携式基站,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极端条件下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