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太空工厂模块化组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启动键。
    屏幕上的场景开始变化。
    太空实验室内,AI系统发布了第一条指令,机械臂迅速移动,一台装配机器人抓起一块原材料,稳稳放入加工台。
    另一台负责切割的机器人精准地调整角度,激光切割器亮起刺眼的光束,将材料切割成指定形状。
    “切割精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八。”技术员报告道。
    “很好。”李凡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比实验室模拟高出一个百分点。”
    随后,焊接机器人接替了切割机器人,它的动作迅速而稳定,每一个焊点都被精确到微米。
    几分钟后,初步加工的组件,被传送到下一环节,由装配机器人完成拼接。
    就在所有人以为测试会顺利进行时,屏幕上的机械臂突然停住了,随即发出一阵刺耳的警报声。
    “检测到故障!焊接单元的温控系统异常,温度超出安全值!”何昊猛地站起身,语气里透着一丝慌乱。
    “如果继续运行,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
    大厅里的气氛瞬间绷紧。
    “立刻切换备用系统。”李凡快速下令,语气稳得像一块石头。
    他转头看向方东河:“焊接单元还能手动修复吗?”
    方东河快速翻看屏幕上的故障报告,摇了摇头:“太空环境下不可能立即修复,得用备用程序重写温控指令。”
    “那就别等了。”李凡果断说道,“何昊,手动介入,指挥AI优化焊接流程,用剩余单元完成任务。”
    何昊深吸一口气,双手重新搭在键盘上:“明白!”
    屏幕上的机器人重新启动,但动作明显比之前慢了几拍。
    AI调整了焊接策略,将原本需要高温的点焊,替换为低温逐步拼接。
    整个流程的耗时增加了近一倍,但组件的质量,依然没有受到影响。
    “完成焊接单元的临时替代方案。”技术员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模块拼接继续。”
    李凡目光紧锁屏幕,直到加工区传送带上的第一批成品组件完成输送,他才松了口气。
    “温控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如果下一阶段再出现类似问题,可能会直接中断生产。”方东河提醒道。
    李凡点点头,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冷静:“所有备用模块的性能,必须提升到同样的标准,不能让这种故障再发生。”
    危机虽然化解,但李凡没有丝毫放松。
    他转头看向团队成员,语气沉稳而严厉:“这次是温控系统,下一次呢?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备用系统。”
    何昊有些内疚地低下头:“是我的疏忽,温控模块的数据复核不够全面。”
    “这不是个人问题。”李凡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了几分。
    “这是团队的问题。每一个细节,都要拿到桌面上来讨论,不留任何漏洞。”
    “是!”团队成员齐声应道,眼里燃起了更多的斗志。
    随着最后一个组件进入成品仓,测试圆满完成。
    星栖一号内的机器人和AI,展示了惊人的协作能力,完成了太空环境下的全自动生产。
    这也是星栖计划的又一重大突破。
    大厅里,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漂亮。”方东河松了一口气,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咱们真把这个奇迹做成了。”
    李凡却没笑,他望着屏幕上的太空工厂,眼神深邃而复杂。
    “奇迹?这只是刚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局要做。”
    星联通过星语和全球主流媒体,同时发布了“星栖一号”自动化生产测试成功的消息。
    新闻稿言简意赅,却带着无法掩饰的震撼:
    “人类历史上,首个轨道自给自足的制造工厂——星栖一号完成全模块组装,并通过了首次自动化生产测试。未来,这里将成为人类迈向深空的第一步。”
    消息一出,舆论瞬间炸开。
    “什么?!他们已经能在太空制造了?”
    “这才是真正的未来工厂!”
    “新大西洋联盟的‘星际共荣计划’还在画饼,星联已经实现了!”
    社交媒体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短短几个小时内,话题“#星栖一号自动化工厂#”冲上全球热搜榜榜首,星语的技术科普贴,被转发了数百万次。
    甚至就连《星联科学》中的相关论文,都被全球网友下载、转发。
    与此同时,星联还邀请了全球顶尖的科技媒体,和部分国际专家团,在线上直播中探讨“星栖一号”的未来计划。
    整个直播间气氛热烈,各种关于太空经济、深空探索的讨论层出不穷。
    然而,另一边的新大西洋联盟,却是另一番景象。
    伦敦的一间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投影屏幕正播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