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技公司推出了一款TPU,专门为深度学习模型加速。欧洲的研究机构也在开发针对AI推理的高效硬件架构。”
“国内的呢?”李凡插话问道。
“国内还在追赶,但整体进展相对较慢。”苏雅馨回答,“目前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尝试AI芯片的研发,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李凡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果星联能够在AI专用芯片领域率先突破,不仅能解决我们自身的算力需求,还能在全球市场抢占先机。”
李凡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用笔写下四个大字——“算力未来”。
“AI的发展,不是看谁的算法更聪明,而是看谁能提供更强大的算力支持。”他说。
“算法只是一个大脑,而算力才是肌肉。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再聪明的大脑也无法运行。”
“所以,您是想让星联成为AI领域的‘肌肉供应商’?”曲云山半开玩笑地问。
“可以这么说。”李凡笑了笑,“不过我更倾向于说,我们要成为AI的‘心脏’——推动它跳动的核心驱动力。”
他说完,转头看向苏雅馨:“目前我们的半导体团队进展如何?AI专用芯片的研发,是不是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
苏雅馨打开手中的报告:“李总,我们在半导体领域的投入,已经进入了第二个五年期的尾声。”
“而从2002年开始,我们组建的‘未来计算实验室’,已经完成了数十项技术攻关。其中,AI专用加速芯片的原型,已经基本成型。”
“具体来说呢?”李凡追问。
“我们的研发团队在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GPU设计上已经取得了突破,尤其是针对AI推理和训练的硬件加速架构。”苏雅馨解释。
“今年,我们计划推出两款类型的产品——NPU(神经网络加速器)和DPU(深度学习处理单元)。这两款类型的芯片,能够极大提升AI计算效率,同时降低功耗。”
“这两款产品,我们计划分别命名为:星思(StarMind)、星瞳(StarInsight)。”
“寓意方面,‘Mind’代表思维、智能,符合NPU处理智能决策和推理任务的特点;‘Insight’表示深度分析与洞察,适合DPU的深度学习功能。”
李凡点了点头,目光中多了一丝欣慰:“很好,不错。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进一步解决算力短缺的问题。”
“我们需要一场‘AI芯片革命’。”李凡站在会议桌前,用坚定的语气说道。
“这场革命不仅是为了星联,也是为了整个AI行业。因为只有解决了算力问题,AI才能真正释放它的潜力。”
“李总,那具体怎么实施?”杨庆华问。
“我们分三步走。”李凡举起三根手指。
“第一步,加速星联的AI芯片产品化,将‘星思’和‘星瞳’尽快推向市场。”
“第二步,优先支持星联内部的AI业务应用,让我们的产品先在自家业务中跑通。”
“第三步,建立全球合作生态,让我们的芯片成为AI计算的标准。”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会议室在座的每个人都可以清晰的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攻坚战,更是一场战略布局的豪赌。
而在此时此刻,李凡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姿态和气度,无疑都在传递这样的一种信息:我李凡,正是这场游戏中最自信的玩家。
会议室的气氛被李凡点燃后,所有人都开始陷入对算力问题的深刻思考。
然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战略决策,更在于研发实力的积累和技术的突破。
早在多年之前,李凡就预见到AI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对计算资源提出极高的要求。
并且站在现在的视角来看,从星联早期的各项产品和业务服务,以及和外界的各项合作开始,也可以看得出李凡在这方面的各项筹备。
在随后的一次内部高层会议上,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星联要在半导体领域自主研发,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
“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别人造的芯片。”李凡站在白板前,语气坚定,“如果说软件是灵魂,硬件就是身体。没有强大的硬件支持,AI的灵魂就没地方寄托。”
这句话让当时的高管们大为震惊,因为芯片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领域,远非通信设备或软件开发那样见效快。
“李总,我不是反对您的设想,但咱们星联目前的主攻方向在这里,半导体领域从零起步,风险会不会太大了些?”杨庆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风险肯定有,但机会更大。”李凡回答得毫不犹豫,“星联的未来,不能把关键技术寄托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