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次日,联盟年度高峰会议依旧座无虚席,摄像机闪烁不停。
掌声如雷。李凡迈步上台,他的身影挺拔,步伐沉稳,每一步都似乎踩在观众的期待中。
他站定,扫视全场,用一贯沉着而坚定的语气开口:“各位朋友,今天的主题,是关于未来。”
这一句开场简单却极具力量。会场内逐渐安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看到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也目睹了因为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李凡按下演讲台上的按钮。
随后在屏幕上,出现一组数据图表,清晰显示着全球科技资源分布的差距。
他指着图表继续说道:“这种不均衡,不仅让贫困地区陷入困境,也让全球协作变得更加困难。
但科技的本质,是为了连接,而不是分裂。只有协作,才能真正推动人类走向未来。”
屏幕切换到亚洲联盟的合作成果:智能城市、清洁能源、教育资源共享......
每一帧画面,都在无声地述说着,亚洲联盟是如何改变每个微小个体自身的命运。
“亚洲联盟的崛起,正是协作的典范。”李凡转头面对观众,目光如炬。
“我们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创新和统一规划,改变了数千万人,乃至上亿人的生活。我们的成功证明,协作可以创造奇迹。”
李凡的演讲深入人心,会场内掌声不断,但也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
坐在观众席上的一位欧洲代表低声对同伴说:“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扩张,他们只是在用协作掩盖自己的野心。”
李凡似乎察觉到了台下的动静,他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有人可能会问,协作是否会导致个体的独立性被削弱?
我想说,真正的协作,应该是让每个参与者都变得更强,而不是更弱。
亚洲联盟的成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坚定:“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要挑战谁的规则,而是要和大家一起,创造新的规则——一个更公平、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
这句话一出,全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此时,李凡的名字,已被牢牢刻在所有人的记忆中。
演讲结束后,媒体的闪光灯,几乎将会场变成了一个临时摄影棚。
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提问,而“李凡”这个名字,也再次迅速登上了国际新闻的头条。
《时代周刊》评论他为“科技外交官”,称他正在通过科技和协作,为亚洲联盟争取全球话语权;
而《华盛顿日报》则直接将他形容为“新规则的书写者”。
与此同时,李凡的演讲,也引起了新大西洋联盟内部的高度关注。
一场针对星联和李凡的讨论会,在伦敦秘密召开。
“星联的发展和推动作用,太超出我的预期了。”一位大企业家的语气中透着担忧。
“如果他们成功推动亚洲联盟的科技独立,这对我们将是巨大的威胁。
而且单凭一个星联,我们就很难受了,如果再多一个这么庞大的联盟,那......”
“我们需要行动。”另一位官员沉声说道,“技术封锁、市场竞争、舆论战、间谍活动等等,不管是什么,只要有用、可用,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这些隐秘的计划,尚未传到李凡的耳中,但他似乎已隐约察觉到风暴的临近。
此刻,他的脑海中,闪过白天的演讲画面,媒体的报道,甚至是会场上一些代表的隐晦目光。
“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他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但规则,只能由强者书写。”
远处的城市灯光交织,像是一幅正在书写的巨大蓝图,而李凡知道,这幅蓝图的核心,将是星联,也将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