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品了一口,脸上的微笑掩饰不了内心的焦虑。
“你们觉得,咱们目前的技术,能在生产线上,得到完全验证并顺利量产吗?”
话音刚落,实验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每个人都知道,光是理论上的突破远远不够,关键是如何将这些突破落实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确保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杨宁远扫了一眼桌上的图纸,微微皱眉:“从实验数据来看,EUV光源的稳定性和功率提升,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水平。但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我们仍然要面对极其复杂的设备配合和温度、湿度等外部因素的干扰。”
“对,温度、湿度,甚至尘埃和空气中的离子,都可能影响到微小的电路结构。”方东河点了点头,“更不用说,生产线的精度和一致性,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哈哈,看来大家对这项技术的挑战都有了清醒的认识。”李凡笑了笑,拍拍手掌。
“不过,问题是,我们在光刻胶和光源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跨过了最难的一道关卡。”
“接下来的重点,是如何将这些突破进行有效验证,并保证在生产线中大规模应用。”
“验证?”周汉祥听了李凡的话,露出了个意味深长的笑容,“那就得看我们的生产线和设备,是否真的能够承受这些‘突破’了。”
这时,李凡的目光转向了曲云山,后者一直保持着沉默,似乎在思考什么重要的问题。
“曲总,你怎么看?”
曲云山深吸一口气,沉默片刻后开口:“技术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设备的配套和生产环境的精细化控制。”
“咱们现在必须要依赖两方面:一是如何把技术应用到设备上,二是如何通过联合各大设备供应商,共同推动设备的定制化研发。”
“设备与生产环境的控制,是我们下一步要面对的重头戏。”李凡点头,显得更加坚定。
“杨总,你和我一起,牵头去推动这件事。我觉得,接下来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的再验证,而是如何让所有的技术环节形成闭环。”
会议室内,大家都在用眼神交流,显然,李凡所说的“闭环”,是整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如果光源技术能顺利稳定,而生产线无法实现高精度的配套,那么一切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我明白了,李总。”杨宁远站起身,整理了下桌上的文件,“技术的测试需要更加细致,我们不仅要做好实验室内的模拟,还要结合实际生产环境的各种参数进行验证。”
“对,就是要通过更真实的测试场景,尽量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发现。”李凡眉头微皱。
“而且,我们得确保光刻胶和EUV光源,能在生产环境中,实现无缝对接,这也是生产线的测试环节。”
方东河插话:“我有个建议,咱们可以先选取一些合作伙伴的生产线,做先行的技术对接测试。既然我们的技术能成功突破,那就应该有实力去挑战一些更先进的设备配置。”
“好主意。”李凡眼睛一亮,“周总,赶紧联系一下国内外几家头部厂商,尤其是那些已经有成熟生产线的,咱们可以通过这些厂商,先进行小批量的量产实验。”
“这样,我们能够在保证技术可行性的同时,也能避免过早暴露出太多的问题。”
“没问题。”周汉祥立刻开始安排,“我会立刻着手联系设备供应商,确保咱们在下一阶段的生产线上,能够得到充分支持。”
随着这项决定的达成,团队的气氛渐渐放松,但大家的心里都清楚,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技术验证的工作,将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任何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不可预见的后果。
然而,李凡此刻并没有感到过多的焦虑,他知道,既然技术上已经突破了难关,接下来的问题,不过是如何让这场技术革命在生产线上开花结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随着合作厂商的逐渐加入,实验室内的工作进展得也越来越迅速。
与此同时,李凡和杨宁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了与设备制造商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每个环节的精准对接。
随着光刻胶、光源和生产线的逐步整合,技术验证终于迎来了首次大规模的试产。
在一个月后的某个清晨,李凡再次带领团队来到了实验室现场。
“怎么样?”李凡站在设备前,朝杨宁远询问。
“技术实现了预期目标,稳定性和输出功率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杨宁远眼中闪烁着光芒。
“不过,我们仍然要保持警惕,任何小小的波动,都可能影响到光刻的精度。”
“没错。”李凡点头,“所以,咱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保持持续的测试,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