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知意看一眼余笙笙,见她神情惊愕,眉头紧皱,心里就一阵痛快。
刘老四那个贱仆,也是扎在她肉里的刺,被余笙笙抓到之后,让她难以安心。
现在好了,人跑了。
无论余笙笙有没有审出什么,她都可以不认。
至于刘老四,派人再去找,直接弄死了事。
余笙笙压住急切:“怎么会跑的?”
良伯喘口气:“他假装快不行了,就给他松了绑,哪知……一个没留神,他就跑了,还是钻狗洞跑的。”
余笙笙拧眉:“派人去找,他还有重要作用,必须......
###国公府的新生:以善补过
林婉清治下的大靖日益繁荣,而国公府则在她的影响下开始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老夫人每日清晨都会亲自前往学堂教授孩子们诗词歌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这些贫困的孩子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林子扬也不再是那个只知享受的纨绔子弟,他投身于地方建设,带领工匠们修缮被战火破坏的城墙和桥梁。
“父亲若是地下有知,也会为我们的改变感到欣慰吧。”林子扬望着远方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怀念与坚定。为了弥补过去的错误,他们还主动承担起赈灾的任务。每当某个地区遭遇旱涝灾害时,国公府总是第一个响应,将粮食和衣物送到受灾百姓手中。
这一系列善举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国公府的看法。从最初的冷眼相对到后来的感激涕零,许多百姓甚至自发组织起来,在城门口挂上写满祝福语的红绸缎。“愿国公府福泽绵长”、“感恩国公府再造之恩”等话语随处可见。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国公府的人放松警惕。他们深知,真正的救赎并非来自外界的认可,而是内心的坦荡与坚持。因此,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咬紧牙关继续前行。尤其是当有人试图利用他们的善意谋取私利时,他们果断采取措施予以制止,绝不允许任何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发生。
###朝堂风波:新旧势力的碰撞
尽管大靖的局势趋于稳定,但朝堂内部却暗流涌动。一些保守派官员对林婉清推行的新政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过多地依赖民间力量会削弱皇权的威严。与此同时,新兴势力则全力支持改革,主张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商业发展。
一场关于税制改革的争论成为了导火索。保守派坚决反对降低农业税,理由是这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无法维持庞大的军队开支。而支持改革的一方则强调,只有减轻农民负担才能激发生产力,从而带来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林婉清面对这样的局面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召集双方代表进行了一场公开辩论。她要求每个人都要基于事实和数据提出论点,并且邀请了多位知名学者作为评委。经过数日激烈的交锋,最终评委团裁定改革方案更具合理性。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部分保守派官员私下串联,企图通过拉拢其他势力来阻止新政实施。他们散布谣言,称林婉清正在密谋削弱宗室权力,以此挑拨离间。
对此,林婉清表现出了罕见的强硬姿态。她下令彻查幕后黑手,并宣布任何人若敢干扰国家大事都将受到严惩。同时,她也加强了对宗室成员的关怀,定期举办宴请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在这场较量中,林婉清不仅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还彰显了非凡的领导魅力。她的冷静与果断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使得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情感纠葛:旧爱与新欢
就在朝堂纷争不断之时,林婉清的个人生活也掀起了一阵波澜。当年曾与她在民间相识的一位青年才俊李昊然突然现身京城。他曾因家道中落而被迫离开,如今凭借自身的才华重新站稳脚跟。
李昊然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人猜测他此行的目的是否与林婉清有关。毕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正是这位年轻人给予了林婉清莫大的帮助和支持。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曾一度深厚,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走到一起。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逢,林婉清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一方面,她不愿辜负自己身为皇后的职责;另一方面,心底深处那份未曾熄灭的情愫又让她难以平静。尤其是在处理完一天繁重的政务后,独处时分,那些关于过往的回忆总会不自觉地浮现脑海。
然而,李昊然并没有选择直接表白。他明白,此时此刻的林婉清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任何私人情感都不应成为她的负担。于是,他以朋友的身份留在了京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无论是设计水利工程还是优化税收系统,他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
渐渐地,林婉清发现,李昊然的存在不仅没有干扰到她的工作,反而成了一个有力的助力。他的出现仿佛为她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让她看到了更多可能性。而这种微妙的变化,也让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