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亲好面子呢!他内心定然越加厌恶老七了,以前有多宠他,将来就有多厌恶。可气的是......老七浑然不知,屡教不改,我行我素。”
四小姐金道之叹了一口气,“唉!像守华一样,越来越坏呢!”
金太太皱眉,看向四小姐金道之,不满道:“老七怎么与守华一样?你可别瞎猜测。”
“行!你就宝贝着他吧!”四小姐金道之无奈一笑,追问,“眼下这事情怎么解决?你亲自领着他登门赔罪吗?”
金太太迟疑一下,缓缓点头,“如果你父亲不愿意去,我就替他登门,去吴府赔罪。”
四小姐金道之听了面色难看至极,顿了顿,说道:“母亲,还是我领着老七去吧!”
金太太摆手,“你眼下可没有这个资格呢!要去,也是我去。”
四小姐金道之只好无声点头。
入夜。
大华纱厂办公大楼。
冯保亮正在宴请雷鸣远,范旭东两人。
一九一五年,范旭东先生在津市组织创建了久大精盐公司,股本5万元。
他是全国第一个制造的精盐的人。
久大精盐公司的盐,洁净,均匀,卫生,足以与国外的产品相媲美,这是粗盐无法比拟的。
范旭东先生亲自设计了一个五角形的商标,起名为“海王星”。
华夏虽然有着这样辉煌的历史,但这种制盐工艺生产出来的是粗盐。食盐中的氯化钠含量还不到50%,不仅含有大量的杂质,还含有对身体不好的有毒物质。
遗憾的是,一直到近代,全国还在延续这种制作粗盐的工艺。
这时候,西洋各国在工艺上已经超越了我们,并且对我们进行了技术上的封锁。
国际食盐标准是,食盐中氯化钠含量低于95%是不能吃的。
而当时我国很多地区仍然用低于50%的食盐来供人食用。
范旭东先生突破了精盐技术,给全国带来极大的影响。
眼下,他的久大精盐公司已经在天津塘沽汉沽,大沽,长芦,青岛,河北河头建立了六大生产工厂,所生产的精盐远销平津等地。
这一次,范旭东先生来京,是找周作民投资制碱公司。
眼下,碱被英国卜内门公司垄断,全国需要碱都要靠洋行进口。
范旭东先生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他的专业就是化学系。
久大精盐公司成功之后,他投入到制碱技术之内。
他与四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成了团队。
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硕士陈调甫,上海大效机器厂的厂长兼总工程师王小徐,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气化学专业毕业生李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侯德榜。
一年前,团队自己设计,钻研建造,一套制碱设备,并打通了工艺流程,制出九公斤合格的纯碱,开始了良好结局。
只是......如何量产成功,这是个艰难问题,五人投入了很多精力和心血,一直无法攻破量产难题,投入的钱财越来越多,窟窿越来越大,五人商量之后,准备引入外部资金,这才有了范旭东来京面见周作民事情。
当冯保亮听到侯德榜名字之后,他脑海的记忆瞬间被激发了。
大名鼎鼎的侯氏制碱法,这可是化工界划时代的里程碑!
不过,五年之后,团队才呕心沥血研制出来量产流程技术。
这里有西洋阻扰,重重技术封锁,以及来自各方军阀威胁和压力。
“冯先生,你觉得如何?”范旭东含笑询问。
把冯保亮从回忆之中拉了回来。
冯保亮含笑放下酒杯,询问,“范先生,你们缺多少资金?”
范旭东听了心中一振,急忙道:“大概要二十万大洋左右吧!”
冯保亮含笑点头,“这也不多,不过,你们破量产技术要多久?三年?五年?还是十年?”
范旭东皱眉,“冯先生,我们大概两年内攻破技术难关!”
冯保亮一笑,“好!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投资二十万大洋,不过,提前是......久大精盐公司,在我们这里建一座分厂。”
范旭东皱眉,“冯先生,京城可没有这种制造精盐合适地方。”
冯保亮含笑,“我知晓,我的意思是......从盐场的粗盐来过来,然后提纯制造精盐。
“这………………,冯先生,运费恐怕提高的?”范旭东迟疑一下,小声解释。
冯保亮连连摆手,含笑道:“从津市到这里也不远,不过是几节车厢的事情。如果范先生愿意的话,明日我们细谈,如何?”
范旭东急忙点头,朝冯保亮拱手,“冯先生,容我回去考虑一番。”
“没问题,没问题,你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的!”冯保亮含笑,举杯邀请共饮。
范旭东急忙举起酒杯回敬,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