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后生可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张謇顿了顿之后,捋着胡须惊叹。
    接着,他继续赞叹道:
    “吾观能解吾心,甚慰!
    昔年吾弃官从商,世人多不解,讥曰:“状元公何自降为铜臭之徒?”
    然尔今知吾志,非为富贵,乃实业救国。非图虚名,乃实干兴邦。
    尔既明“实业救国”之理,必知学堂与纱厂同重。
    吾创大生纱厂,是为夺洋商之利权。设师范学堂,是为育中华之脊梁。
    尔能悟“教育铸魂”之道,已胜万卷空谈!
    更难得者,尔知“以儒学立命”不在庙堂之高,而在乡野之实。
    吾修水利,建博物苑,兴慈善,皆以商养民,以民固国。
    尔若能将“实业筑基”化作家国粮仓,为百姓灯火,便是得吾志!
    吾常言:“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不惧困厄,敢创新机于危局??恰似吾当年一寸寸垦出锦绣良田。”
    说到这里,张謇声音严肃下来,郑重道:“
    吾望汝永怀三心,一曰赤子心,如吾少年对“独占鳌头”之志,将个人抱负熔铸于救国之中。
    二曰坚韧心,屡遭挫败时,纵”和血吞牙”亦不折脊梁。
    三曰清正心,谨记《家诫碑》中“修身治学”之训,商海浮沉不失儒者风骨。
    天行健,君子当强毅力行!
    吾老矣,然见尔等后生们既承实业报国之炬,吾大中华何愁不兴?”
    张謇说完,一副欣慰表情。
    冯保亮急忙躬身长揖,“谨记先生教导,我定然先生之志,一往无前。
    “大善!”张謇满意点头,朝冯保亮摆手,示意坐下。
    冯保亮再次长揖,便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
    这时候,四周人这才回过神来了,大家齐齐看向冯保亮,面露惊奇之色。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一个臭拉车的出身,竟然懂得大实业家张謇的思想,更得到了张謇全力赞赏。
    得到了后生可畏四个字!
    如果不是两人刚刚认识,大家都以为这是张春与弟子作答呢!
    张謇环视四周一圈,含笑道:“诸君,五张季直没有白来京城一趟,就在刚才一瞬间,吾想起了一句话,英雄不问出处!
    诸君共勉!”
    顿了顿,张赛再次环视大家一圈,含笑道:“今日与诸君相聚,见白发同侪仍怀壮心,青衫晚辈已露锋芒,寒心甚慰!
    想我辈生于国运维艰之际,立于新旧鼎革之交,虽无刀剑之烈,却有实业之韧。
    诸君且听我一言。
    实业如舟,当破浪于沧海。
    昔年创办大生,筚路蓝缕。
    机器轰鸣时,洋商冷笑曰:“华商之纱,三月必败!”
    然吾等以“和血吞牙”之志,改良棉种、精研工艺,终使“魁星”棉纱驰誉南北。
    诸君当知,今日机器厂房,便是来日国长城。
    今日锱铢之利,当化明日济世之粮!
    望同侪坚守实业根基,晚辈勇拓新兴之业,莫惧风浪,莫恋捷径。
    吾尝言教育如灯,须传薪于长夜。
    三百七十所学堂,非吾为装点门庭,实为“育一粒粟,成万亩田”!
    诸君中办学堂者,当思如何“以织机养书声,以书声启民智”。
    从商者,莫忘拨利助学,使寒门子弟有进身之阶。
    教育不绝,则中华不亡!
    吾等经商,须守“义利相济”之训。
    宁失万金,不损诚信,宁折股肱,不辱国格。
    今外洋技术汹汹而来,当以“师其技而固我本”为念,莫效邯郸学步之徒!
    吾少时读《周易》,独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八字,今赠诸君。
    “强毅之力,何畏荆棘?仁厚之心,可纳江海。家国之志,必铸春秋!”
    愿与诸君共守此誓,待十年后,再观中华实业之林,必是“我栽幼松已参天”!”
    说完,张謇抬手朝四周拱手。
    哗啦!
    众人齐齐起身,都恭敬回礼。
    这一刻,大家都被张謇爱国之心折服,没有人觉得这些话是虚言。
    因为,这些都是直季先生一直在做的。
    欢迎会一直到正中午,大家汇集一堂,吃过宴席之后,等张謇休息之后,大家这才陆续散去。
    外面已经是鹅毛大雪下着,积雪笼罩了整个京城,天地白茫茫一片。
    农商部一处休息之所。
    冯保亮,聂云台,穆藕初三人正在火炉旁烤火,旁边是一张桌子,放着茶水和雪茄,香烟等。
    “冯兄弟,我很少见季直先生赞赏年轻人,你是他当众称赞的人才,有了季直先生的赞赏,你定然前途无量了。”聂云台含笑望着冯保亮。
    在张謇称赞冯保亮懂他的思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