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晚饭。
时间到了,这金首相,靳云鹏两人仍然没有出席,两家派了四小姐金道之和靳大公子两人代表出席。
当然了,四小姐金道之是大华银行股东,谈不上代表。
朱启铃亲自过来了,与他一起来的是朱三小姐。
吴家,仍然是吴大公子。
靳家是靳内阁。
张君勉见金铨,靳云鹏又失约了,他非常不满,朝朱启铃抱怨道:“瞧,又不来了?我看他们对银行不上心,背地里又埋汰我揽权。”
朱启铃急忙拱手陪笑,“张兄,言重了,他们身居要职,确实分身乏术。”
张君勉摆手,“你可别替他们说话了!对了,是中通纱厂贷款事项吗?我建议,大华银行直接入股,怎么样?”
说完,张君勉看向众人,重点落在了四小姐金道之身上,毕竟,中通纱厂,金家的股份最多,其次是朱家。
四小姐金道之皱眉,缓缓摇头,“张先生,我可不敢做这样的决定。”
张君勉一笑,看向朱启铃。
朱启铃皱眉,“这不行!张兄,中通纱厂,大华银行,我都有股份,大家也都有股份,这样做......有些坏了规矩了。”
张君勉点头,“也对!不过,我和冯兄弟没有,所以,在商言商,我建议大华银行贷款中通纱厂,定然要按照市场规矩。正如朱刚才说的那样,坏了规矩。”
朱启铃听了,干笑起来了。
他听出来,这是张君勉含蓄敲打众人呢!
眼下,大华银行已经把各家的本金都退回了。
以后,银行的分红就是纯利润。
张君勉作为六分之一股权,他自然有权利要求银行不能低息贷款给中通纱厂。
毕竟,这样做让大华银行获利不多,岂不是让他白白损失钱财吗?
朱启铃想了想,笑着点头,“张兄说得对,我与金首相,靳参谋长商量过了。”
顿了顿,朱启铃看着张君勉,“按照月息六厘如何?”
张君勉含笑点头,“六厘也算可以,贷多少?”
“八十万大洋!”朱启铃道。
张君勉皱眉,“机器要用八十万?”
朱启铃苦笑,“除了机器,难道原料不买吗?”
张君勉皱眉,有些无语瞅着朱启铃,“呵呵!你们连本钱都不想掏了,真小气呐!”
朱启铃顿时尴尬起来,他连连摆手,“不,不,张兄误会了!收购原料时候,我们还是要准备多一些呢!”
张君勉摆手,他也懒得过问中通纱厂事情,直接道:“月息六厘,贷几个月?”
“就三个月吧!”朱启铃道。
张君勉含笑点头,“我没问题,不过,中通纱厂三个月之内必须还清,否则,每天滞纳金为月息三倍。如何?”
朱启铃一笑,“没问题!”
张君勉点头,“那就举手表决吧!”
大家毫无意外都举手赞同,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正事处理完之后,大家听取了冯保亮对大华银行这一个月经营的汇报。
今天,仅仅大华纱厂员工们存款,就达到了十五万大洋之巨。
未来,存款利息支出越来越大,银行迫切需要投资项目盈利。
为此,冯保亮提议与西屋公司合作,在石景山办炼钢厂。
或者在东郊办发电厂。
他已经与西屋公司的波特做了沟通,对方愿意合作,不过,提前是要入股。
冯保亮详细介绍了西屋公司的要求。
为此,他特意把在大华纱厂盘账的波特和花旗银行总经理贝诺德两人请来,让两人做了发言。
这个月,大华银行已经实现了盈利,十万大洋之余。
这机器贷款已经结清,给各方股东都分红了。
西屋公司,一万大洋。
苗瀚东,叶春墀各五千大洋,两人合计一万大洋。
四小姐金道之两万大洋,不过,她预先支取二十万大洋,没有分红。
剩余八万大洋归冯保亮个人。
这是好的开始,冯保亮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巨额投资会收回来的。
张君勉,朱启铃等人听了波特,贝诺德两人的条件,都沉思下来。
波特直言说了公司要求,贝诺德承诺花旗银行愿意合作投资。
张君勉与朱启铃对视一眼,两人对波特和贝诺德表示欢迎合作,至于投资详细情况,慢慢谈。
张君勉在意的是炼钢厂技术和投资规模,听要投资五百万大洋之巨,他有些紧张和不安了。
当年的汉阳铁厂,初始投资500万两白银,眼下约700万银元,这后期技术改造就追加投资约200万银元。
汉阳铁厂进口设备,炼钢高炉,单套约80万-120万银元,这是德国克虏伯或美国设备,含运费。
汉阳铁厂焦炭,铁矿石采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