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越漂亮的女人心思越阴险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寒暄过后,大家一起入了门厅。
    这时候,金太太带着大少奶奶吴佩芳告退,去楼上了。
    金铨,吴鼎昌,金燕西,冯保亮四人落座之后,丫鬟小兰急忙献上了茶。
    金铨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碗,朝吴鼎昌皱眉道:“段运使不是说与你一起来吗?”
    “他被王先生拉过去开会了,可能晚会过来。”吴鼎昌无奈道。
    金铨皱眉,“王郅隆什么意思?拆中通纱厂的台吗?”
    吴鼎昌不敢回答,他支吾一下,解释道:“王先生有可能不看好咱们中通纱厂。”
    “呵呵!我就知道,这王老头没安好心。”金铨撇嘴,顿了顿,他朝吴鼎昌道:“我也是有偏心的,重点落在中通纱厂。”
    说着,金铨指了指金燕西,“这是犬子,为了他,我厚着脸皮让他出任副协理一职。达铨,希望你要理解作为一名父亲为儿子栽培之心,以后,燕西有什么不对,你尽管教训他,不要顾忌我。”
    “是!是!是!”吴鼎昌急忙含笑点头,“首相阁下放心,我定然带好七公子。”
    金铨点头,“有了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说着,他看向吴鼎昌的公文包一眼,询问,“计划做好了吗?”
    “做好了!做好了!”吴鼎昌急忙回答,打开公文包取出一张图纸来。
    这是画的工厂地图,展开之后,一目了然。
    吴鼎昌朝金铨,金燕西,冯保亮三人介绍起来。
    “首相阁下,你看,中通纱厂顺着东便门外门开始,咱们与大华纱厂对面,纱厂蔓延到东,一直到沈家庄。
    “这沈家庄是个难处,要强拆的,到时候,只怕......有些麻烦。”
    “再往东,到了这里,就有一百五十亩厂地了。”
    “整个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施工建造厂房工人宿舍,第二阶段是拆沈家庄,第三阶段是招募工人。大家建议学冯老板的大华纱厂,全部招募女工。”
    “看,首相阁下,我建议咱们把通州古道加宽,方便运输。对了,这厂房都是按照大华纱厂布局的。”
    金铨听了吴鼎昌介绍,皱眉不已。
    他抬头看向冯保亮,“亮子,你觉得如何?”
    冯保亮点头,“非常好!”
    金铨顿时有些皱眉起来,瞅着冯保亮,认真道:“你别敷衍,我知道中通纱厂无法与大华纱厂比,中通纱厂成本极高,有可能是你的大华纱厂几倍。如果学你大华纱厂,我想......仅仅是土地纠纷,恐怕把大家拖到破产不可。”
    金铨虽然是对着冯保亮说,不过,这些话落在吴鼎昌耳中,让吴鼎昌顿时苦笑起来。
    他又从公文包翻出一张图纸来,铺在第一张图纸上面,朝金铨解释,“首相阁下,这是我根据大家实际情况而做出的调整。你请看,咱们厂址顺着东便门外门往北,达到朝日坛附近。这是舍弃了沈家庄,规模较小,大概有一
    百亩左右。”
    朝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春分之日祭祀大明之神的地方。
    大明之神就是太阳,这祭坛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一层方形台,西向,每边长五丈,高五尺九寸,四面有台阶,各为九级。
    坛面中央原用地坛象征太阳的红琉璃瓦砖铺砌,清代改用方砖铺面。方形祭台外环绕有圆形矮砖墙,绿琉璃瓦顶,四面各设石棂星门,东、南、北各一门二柱,西门为三门六柱,颇为壮观。
    金铨认真看了一遍,缓缓点头,“这才符合实际嘛!”
    抬头,金铨朝吴鼎昌道:“我的意思,按这个办!”
    吴鼎昌急忙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其他人想要把声势弄得浩大,段运使说了,定然要铲平沈家庄。他已经朝吴总监交代了,过两天,派两千警察把沈家庄的人驱赶到津市长芦去。”
    “哦?”金铨惊讶一声,之后脸色黑了下来。
    直隶省有较长的海岸线,渤海沿岸北起山海关,南至现今黄骅盐场,总称为长芦盐区。
    早在元朝,这里已开始设置河间盐运使管理盐务。
    明朝初年改为长芦。
    以盐运使驻长芦镇而得名。
    古代,盐政总系国计民生,历朝历代都相当重视,划为一区,立府衙管辖。
    长芦盐运司,长官为长芦盐运使,从三品官员。
    这是封疆大吏了。
    进一步就是各部侍郎头衔了。
    与后世的话说,比正厅大,比部级小,前途无量。
    这长芦盐运司官衙设经理一人,掌领解京响课,承催商课及办理衙署内部事务。
    设库大使一人,掌管平税收放各项饷课,经管印信及管库储等事。
    即吏房、户房、礼房和兵刑工房,分管各房所属事务。
    设架阁房,掌管档籍。
    设承发房,监制科,勘合科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