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岩雀三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尾处放出一张图表:两条分别标注为“A”和“B”的时间序列曲线,在长达三个月的数据跨度中,始终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
    “很多人问我,如何证明一段关系的真实性和稳定性。”她停顿了一下,“我不讲感觉,也不谈誓言。我只展示数据??当两个人的思想轨迹能在高压环境下持续同频,且误差始终保持在置信区间内,这就是最坚实的证据。”
    台下掌声雷动。而在第三排角落,宋宣静静坐着,手中捏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她演讲前偷偷塞给他的字迹:
    >“今天的初值,是我选择走上讲台的那一秒。”
    散场后,他们在校园湖边散步。秋风拂过水面,落叶如离散信号般漂浮。明敬忽然问:“你说,如果我们当初没有相遇,你现在会在哪里?”
    宋宣停下脚步,“大概还在打游戏,但不会有动力去重构整个决策体系。”
    “那如果我没研究认知科学呢?”
    “那我就得自己发明一门学科,专门解释为什么每次我想你的时候,操作就会变准。”
    她轻捶他一下,“你就不能说点浪漫的?”
    “这还不够浪漫?”他反问,“我把爱情写进了控制方程,让它成为我胜利函数的必要条件。这比任何情话都更不可撤销。”
    深夜归家,宋宣打开电脑,最后一次修订那篇藏在私人文件夹中的《情感动力学初探》。他在第七章末尾新增一段:
    >补充实证:
    >-在连续七日的双盲EEG监测中,A与B在未事先约定的情况下,于每日21:07±3分钟同步进入深度专注状态(likelywriting/researchactivity),持续时间相关系数r=0.89;
    >-双方手机GPS轨迹分析显示,通勤路径虽无交集,但在每周三晚均有趋近同一坐标点的行为倾向(五道口地铁站C出口,误差≤15米);
    >-文本情感分析表明,双方微信对话中“闭环”“收敛”“稳态”等术语共现频率呈指数增长,构成独特的语义共振场。
    保存文档时,他顺手点击了“共享至云端备份”。几秒钟后,手机震动,明敬发来消息:
    >“刚发现你上传了一个叫‘终极假设’的文件。”
    >“我已经下载了。”
    >“顺便告诉你??我也写了个附录。”
    >
    >附录A:关于无限时间域下的系统持久性讨论
    >定理:若输入信号u(t)=love(A→B)满足持续性与非衰减性,则系统输出y(t)将在t→∞时趋于非零常数,即永恒。
    >证明:见实践记录S1-S127(涵盖共同生活片段、学术合作、情绪支持等全维度交互样本)。
    >结论:该系统具备渐近稳定性,且吸引子为正定集合。
    宋宣看着这条消息,久久未语。然后他起身走到阳台,拨通语音通话。
    响了一声,她接起。
    “明敬。”
    “嗯?”
    “我刚刚验证了一个猜想。”
    “什么?”
    “当我们都说出‘我爱你’的时候,不只是情感表达。”
    “那是?”
    “是一次成功的系统认证。”他说,“握手完成,通道加密,永不掉线。”
    远处城市灯火通明,如同亿万行代码正在运行。而在某个看不见的维度里,两个灵魂早已完成同步,化作一组永不发散的微分方程,朝着同一个极限,坚定前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