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顾氏之名虽重,但却重不过九州一统(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消息不断传开,此事在整个大宋朝堂掀起了惊天巨浪,群臣自是不会去反驳顾睿的决定。
    相反,对于西夏如今要邀请大宋分食辽国的举动,他们每一个人都乐见其成。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白送的东西,...
    暴雨初歇,天边裂开一道灰白缝隙,如同被刀劈开的陈旧竹简。林昭立于祖祠后山禁地石门前,手中魂引玉符微微震颤,似有低语自地底传来。他闭目凝神,十日来每夜点燃一枚玉符,已耗去九枚,今日是第十次召请??非为问策,而是立誓。
    石门缓缓开启,雾气涌出,夹杂着铁锈与檀香交织的气息。林无咎的身影在青光中浮现,眉心血莲更盛,衣袍残破如经千年风蚀。“你竟以自身精魄为引,连续十日沟通先灵。”老者声音沙哑,“此非礼祭,乃逆天强通。若非血脉纯正、意志如钢,早已魂飞魄散。”
    “第五劫将至。”林昭跪地叩首,额触寒石,“玄阴子未灭,归源教暗流汹涌,民间已有‘林家食人髓、炼亡魂’之谣传。更有士族密议,欲联名上书,请废监察司兵权。儿孙恐难独撑大局,恳请先祖赐下镇世之基。”
    林无咎沉默良久,忽然抬手一指,空中浮现出一幅虚影:长安城外百里,一座新城正在兴建,城墙高耸,街巷纵横,中央矗立一座青铜巨钟,其形制竟与祖祠铜镜遥相呼应。
    “此为‘律城’。”老者道,“昔年我未能建成,今当由你完成。选址不必拘于长安,可择天下中枢之地??洛阳以北,黄河故道之畔,土厚水深,龙脉交汇。城成之日,不设府衙,不分军民,唯立三殿:一曰‘议律堂’,凡重大政令须经百家公议;二曰‘验真阁’,专查妖言邪术、伪诏谣言;三曰‘承责殿’,无论皇亲国戚、林氏子孙,若有违宪章者,皆于此自辩谢罪。”
    林昭心头剧震:“您是要建一座……不受任何人掌控的城?”
    “正是。”林无咎目光如炬,“权力生于人心,亦毁于人心。你们以制度锁住兵权,却仍握监察之柄;放出《宪章》安民,却仍掌祖祠秘术。世人敬你,亦惧你。惧则生怨,怨极必反。唯有建一城,使其超越家族、朝廷、门阀之上,方能真正立信于天下。”
    林昭沉吟片刻,忽而问道:“若有一日,连林家也成了阻碍呢?”
    老者嘴角微扬:“那便让律城审判林家。这才是真正的不朽??不是血脉延续,而是规则永存。”
    话音落时,玉符骤然碎裂,金光四散,林无咎身影消散如烟。林昭伏地久久不起,直至晨曦洒满肩头,才缓缓起身,眼中已有决断。
    三日后,林昭上奏皇帝,称梦见先祖示警:“天地将倾,非一柱可支;人心将溃,非一家可救。愿捐私财百万,于河洛之间建‘律城’一座,作为天下共治之试点,五年内试行新法,若成效显著,则推广全国。”并附《律城筹建十策》,条条直指时弊:废贱籍、均田亩、开言路、限豪强、禁巫蛊、平科举、通商旅、赈灾荒、养孤幼、惩贪吏。
    朝堂震动。
    太子李承睿当场怒斥:“区区臣子,竟敢妄议国本!这哪是建城?分明是要另立朝廷!”
    户部尚书却悄然支持:“近年来流民暴动频发,税基崩坏,若能在律城试行均田免税,或可缓解民怨。”
    最令人意外的是皇帝竟未否决,只轻叹一句:“林卿梦中所见……可是真的?”
    林昭答:“梦或虚妄,但百姓疾苦,字字泣血。臣不敢欺君,亦不敢欺心。”
    七日后,圣旨下达:准建律城,赐名“正平”,寓意“正道平天下”。划拨洛阳以北三百里荒地,免赋十年,许自主立法、设防、征役,但不得称王、立庙、铸币。监察司可派驻影卫,朝廷亦派御史监工。
    消息传出,四方哗然。有人称林昭野心膨胀,欲效周公摄政;也有人奔走相告,携家带口前往正平报名垦荒。短短月余,报名人数逾十万。
    林昭亲赴工地督造,昼夜不息。他命人在城中心埋下第一块基石,其下封存《林家宪章》副本,并刻碑铭曰:“此城不为一人而兴,不因一家而存。凡入此城者,皆受律约约束,亦享律法庇护。若有违者,虽亲不赦。”
    与此同时,归源教活动愈发猖獗。多地出现“哭灵”事件:深夜坟场有人披发跣足,对着林姓墓碑痛哭控诉,声称梦见祖先被林昭囚禁折磨,不得超生。更有孩童被诱骗服下迷药,在街头高呼“打倒食魂贼”。
    听风阁密报显示,这些行动背后均有贵妃娘娘贴身女官“柳嬷嬷”的影子。而她的真实身份,竟是当年被林家剿灭的南疆巫族遗孤。
    林昭不动声色,反而下令开放祖祠一日,允许百姓自由参观。他亲自讲解魂引术原理:“此术借血脉共鸣唤醒先祖记忆,绝非操控亡魂。历代先祖留下的箴言,皆录于《家训实录》,随时可供查阅。”又请来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僧、道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