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瞧着朱皇帝被震惊到满脸懵逼的模样,杨少峰忍不住在心里大肆嘲讽。
    没见过吧?
    好玩吧?
    其实啊,这些套路还真就是大明的乡贤士绅们後来玩剩下的!
    就在杨少峰在心里疯狂吐槽时,朱皇帝却忽然皱眉,问道:“仅仅只是落籍?”
    “不对。”
    “这样儿是能逼着他们把户籍迁出去,可是你怎麽保证所有人都一定会老老实实的迁移出去,而不是用冒籍来解决问题?”
    被朱皇帝这麽一说,杨少峰顿时更想笑了。
    没错,不真分家,也不真正迁移,只是在乡试的阶段去别的省份参加考试,以後该怎麽样还怎麽样。
    这种冒籍的手段,也同样是大明的乡贤士绅们玩剩下的。
    都是基操,勿六。
    只是杨少峰却笑了一声道:“没从原本户籍册子上分出去的不算分家。”
    “洪武五年的乡试暂时不提。”
    “从洪武六年开始,迁移到某府落籍时间不足三年,或某生员在新落籍地区学校就读时间不足三年的,都不允许参加乡试。”
    “乡试之前,先核对户籍册子。”
    “发现冒籍的,该送登州就送登州,地方学政问责,地方户科负责户籍的官员丶书吏也同样问责。”
    “应对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杨少峰吧吧吧的说个不停,朱皇帝的眼睛也越来越亮。
    咱贤婿说的没错。
    他们能冒籍,咱自然也能防着他们冒籍。
    只要冒籍的成本高於科举的收获,那些人自然就得掂量掂量後果。
    如果他们真的老老实实迁移出去再参加乡试……
    那首“汉儿尽做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的《河湟有感》,大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分家的时候容易,分完之後再想後起来可就没那麽容易了。
    如果真能逼得馀姚丶建阳丶吉安为首的江南士子们把户籍迁移到其他布政使司,他们以後就是想抱团也没那麽好抱!
    就在朱皇帝暗自琢磨时,杨少峰又补充道:“像什麽不得回户籍地做官丶不得回祖籍做官。”
    “这些手段也可以拿出来用嘛。”
    “只要这些人不能回祖籍和户籍地做官,他们就只能选择那些文风不盛丶教化偏弱的地方去参加乡试。”
    “也唯有如此,他们才有可能被分配到一些差不多的地方去做官。”
    “但是不管怎麽说,他们去那些地方读书三年,光是他们带过去的亲眷丶仆人,就必须在当地解决衣丶食丶住丶行等问题。”
    “那些偏远地区的消费一下子就能拉起来。”
    “地方上的消费拉起来了,地方官府的税收就能多起来。”
    “官府有了钱,自然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哪怕一个布政使司里只有一个靠谱的知县,起码也能让一个县的百姓受益。”
    朱皇帝越听越感觉靠谱。
    只是朱皇帝刚打算让杨少峰写份奏本,回头交给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头疼时,却忽然又想到了剩馀的三份奏本。
    “礼部和工部人手不够用的问题,你怎麽看?”
    朱皇帝伸手指了指三份奏本,皱眉道:“工部那边还好说一些,事情可以缓,但是礼部这边关系到明年的恩科,却是半点儿也缓不得。”
    “还有工部和礼部这个废除清吏司,改为事务的想法,咱觉得有点儿道理。”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但是咱大明这麽多的布政使司,回头还要再增加河北丶辽西丶辽东布政使司,以後还会有更多的布政使司,这事务司能不能顾得过来?”
    “而且工部和礼部废清吏司,改事务司,以後其他户丶刑丶吏丶兵是不是也得改?”
    “还是说要跟六部对应地方六科丶六房一样,地方上也由六科丶六房改为诸多事务司?”
    这个问题显然比科举试卷和礼部丶工部缺少人手的问题更加让人头疼。
    毕竟是改动朝堂的结构。
    而朝堂的结构改动,就必然会对应到各布政使司丶府丶州丶县。
    这已经不是能在宁阳县和登州府试行就能解决的问题。
    除非大明朝廷再单独准备出一套完整的朝堂结构用於试验。
    否则的话,就只能是一动全动,从朝堂到布政使司再到府丶州丶县,全都得同步更改结构。
    面对朱皇帝的问题,杨少峰同样也是头疼无比。
    “让工部先改,这个思路是对的,换小婿来也是如此。”
    杨少峰斟酌着说道:“至於工部的各项事务司要怎麽弄,或者说是不是把工部进行拆分,直接打破六部的数量限制,改由中书省来领导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部,这些就得岳父大人考虑了。”
    朱皇帝瞪大眼睛,望着杨少峰问道:“你让咱考虑?”
    杨少峰认真的点了点头。
    这事儿本来就是你个皇帝该考虑的。
    再不济也应该跟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商量。
    你跟本官区区一个正四品的知府商量什麽玩意儿?
    本官可没拿你中书省的俸禄,操不着这份心!
    眼看着杨少峰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朱皇帝顿时也来气了。
    “你个混账东西!”
    一句日常口头禅做为开头,朱皇帝直接气咻咻的说道:“标儿为啥要把清吏司改为事务司?”
    “还不是因为你折腾出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原本的六部已经力不从心?”
    “现在倒好,你一句该咱考虑,就想把事情全都推个乾净?”
    见杨少峰摆出油盐不进的模样,朱皇帝也开始耍赖。
    “这整个大明上上下下,谁不知道咱朱重八没读过多少书?”
    “论起治国安邦的学问,咱朱重八懂的确实不多。”
    “江南的那些个士绅们不也常拿这个来挤兑咱?”
    “你是咱的女婿,咱们是一家人。”
    “你不帮咱想办法,咱还能指望外人能诚心实意的帮咱出主意?”
    杨少峰整个人都麻了。
    眼前这个泼皮破落户一样的朱重八,真是历史上那个凶名赫赫的朱元璋?
    不像。
    完全不像。
    就他这副模样,反倒更像亮剑里的李云龙硬赖楚云飞一个营的装备时的嘴脸。
    就在杨少峰琢磨着是不是劝说老登改名朱云龙的时候,朱皇帝又开始打感情牌。
    “你说说,别管是你当咱女婿前,还是你当了咱女婿后,咱对你咋样?”
    “整个大明朝堂上,哪个不说咱太过於惯着你?”
    “……”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已经修正了,如果还是无法保存,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清除浏览器的Cookie,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