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许劭震惊,李翊强的可怕,这我主还玩个毛?(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走边说:
    “我听闻曹兖州二伐徐州,凡大军过处,多所残戮。”
    “彭城、东海、下邳皆受其害,人口大减。”
    “适才先生却叫我去观徐州风土,何也?”
    陈登闻言,牵唇笑道:
    “子将初识子玉,不知其才。”
    “去岁子玉聚拢流民,练兵屯田,普查户口,分配种子工具。”
    “一年下来,徐州生产已经恢复不少。”
    “若有空时,子将当去下邳看一看。”
    “那里是徐州治所,也是子玉与刘将军重点发展的地方。”
    “我上次去时,已见其风貌大改。”
    “今又过不少岁月,想来更加繁荣昌盛。”
    陈登说的是实话,下邳作为徐州治所,李翊在这里投入了大量资源。
    不论是引水灌溉,还是拨款建设各种基础设施。
    甚至是基层人民的各种福利政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9章许劭震惊,李翊强的可怕,这我主还玩个毛?(求订阅)(第2/2页)
    发展的优先级始终处于徐州第一位。
    所以下邳的富裕程度,远超徐州其他郡县。
    贫富差距也拉开的很大,远超其他州郡。按李翊的构想,就是先全力打造下邳,争取把这里建设成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以此吸引天下名士贤才过来。
    等下邳富裕了,人口增长了,自然能够慢慢带动周围郡县的发展。
    “世外桃源么……?”
    许劭听到陈登的描述,愈发对下邳感到好奇,连忙问:
    “未闻下邳风土人貌如何?”
    李翊不假思索答:
    “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
    “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
    “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
    “所产之物,阜如山积。”
    “天下莫可及也!”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虽然李翊有夸大的成分在。
    但是靠着全徐州的资源倾斜,下邳的确是富得流油。
    并且这也是李翊定下的,对下邳未来建设发展的目标。
    许劭陷入了深深地沉默。
    如果这段话是初见李翊时,李翊对他说的,那打死他他也不会相信。
    可今日伴游了一上午,许劭已经对李翊佩服的五体投地。
    对于他说的话,更是由不得他不信了。
    过了许久,才恭恭敬敬地在李翊与陈登面前作了个揖。
    “今日一游,劭实在受益匪浅。”
    “多谢两位大贤!”
    说着,躬身行大礼。
    陈登忙上前将之扶住,惊叹道:
    “子将何至于此?”
    你祖上也是三公级别的人物,何必行如此大礼呢?
    难道这便是传说中的折服了?
    “好了,今日也忙活了一上午,先去用午膳罢。”
    李翊拉着二人的手,准备回府衙去吃午饭。
    刚命庖人去备好饭食,忽传来消息。
    鲁肃从荆州回来了!
    李翊闻言大喜,“子敬此行竟如此神速!”
    鲁肃办事效率确实高,因为李翊交给他的任务,不单单是买船。
    还有征辟荀攸、甘宁的任务。
    也不知子敬是否将这二人带回来了。
    由于鲁肃此行回来,还有许多荆州的人员一起陪同。
    毕竟要护送三百艘战舰,大家一路大是辛苦。
    李翊即命庖人烹羊宰牛,款待荆州来使。
    随后,又与陈登等广陵高级文武大臣,一起来迎荆州的使者。
    荆州使者刘先刘始宗,现任荆州別驾。
    李翊与之叙礼过后,将之请入正堂。
    随后又去慰问鲁肃。
    “子敬一路辛苦,竟能从荆州买回三百艘战船,大是不易。”
    “待主公回来,我自当向主公表奏功绩。”
    鲁肃拱手谢道:
    “幸不辱命。”
    李翊又注意到鲁肃身旁有一文士,双目有神,貌白神清。
    赶忙询问是何人。
    鲁肃主动介绍,这便是此前李翊让他征辟的荀攸。
    李翊上前执其手,笑道:
    “公达在襄阳安乐否?”
    “我与我主在徐州可是望眼欲穿了。”
    而荀攸却颇感震惊,万没想到刘备那位新得的军师,号称其谋深不可测的天下奇才。
    竟会如此年轻。
    观其形貌,更是丰神飘洒,器宇轩昂,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此间不是说话处,请公达先入正堂,随后我再来与你叙谈。”
    李翊由于要忙着接待客人,只能暂时先搁置荀攸。
    让他先上桌吃饭。
    自己则得继续接待荆州来客。
    而陈登则负责在堂内安顿众人。
    这些活本来应该老刘来做的。
    奈何他现在在射阳湖检阅水军,只能由李翊和陈登代为分忧了。
    随后,李翊与荆州来的众官员一一见礼。
    又见着来了一位身长七尺有余,穿戴锦袍,头插鸟羽,腰佩铃铛的壮汉。
    连忙又问:
    “此非甘兴霸乎?”
    未等鲁肃开言,李翊便直接道出了甘宁姓名。
    甘宁一愣,道:
    “李先生也知巴郡甘兴霸耶?”
    李翊闻言,弯唇一笑,冲他腰间指道:
    “纵不识甘兴霸,也识得此铃。”
    “时人常言: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
    “我见兴霸配此铃铛,便已尽知。”
    甘宁又惊又喜,这铃铛是他作为锦帆贼时最为自傲的东西。
    所以平日始终带在身边。
    但也为他招来了不少麻烦,那就是大家都会知道他以前当过锦帆贼。
    他本来还在想自己身为“锦帆贼”,来到广陵会不会不受待见。
    毕竟他在荆州时,就因为过往履历被冷落了。
    刘表、黄祖皆不肯见用。
    尽管一路上,鲁肃一再向甘宁保证。
    刘玄德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断不会因甘宁过往履历而嫌弃。
    李子玉先生更是虚怀若谷,宽仁有度。
    就是他力将甘宁荐给刘备的。
    但甘宁始终是半信半疑,一路上都忐忑不安。
    生怕遇上第二个黄祖。
    就是看不上自己,却又看上了自己的部曲。
    便把自己扣在广陵,不肯放行。
    那样岂不是刚脱虎口,又入狼穴。
    现在见着李翊,甘宁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