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能吓到李翊,他知道这又是袁绍的情报系统在发力。
李翊从容不迫,提兵前进,下寨已定。
夜半时,李翊命人取来笔墨。
亲自执笔,写下书信一封。
命人送往袁绍大营处。
时值夜深,袁绍心中亦惴惴不安,不能安寝。
人报李翊有书至,袁绍即命人呈上来。
待拆开来看,其书略曰:
——本初如晤,李翊敬上。
盖闻天命有常,惟德是辅,人心所向,惟义是从。
今天下崩离,群雄蜂起。
吾奉天子诏令,以讨不臣,志在扶汉,扫除奸佞。
公世食汉禄,世受汉恩,位列三公。
不思报国,反怀异志,割据河北,拥兵自重。
不纳岁贡,侵占汉土,杀戮汉官,屡生衅端,数违诏命。
跋扈之甚,胜于董卓、梁冀之流远矣。
倘足有尚有悔意,当速撤兵,归还侵地,上表请罪。
或可免刀兵之祸。
若仍负隅顽抗,吾必率虎狼之师,直捣河北,扫平叛逆,以正天威!
窃闻公母为婢,吾妻乃袁氏嫡出,同出一支,实不忍刀兵相向。
今陈兵至此,实非吾愿。
然为天下苍生计,不得不为之。
公可于今夜答复,若就此罢兵,归回侵土,两家仍为秦晋之好。
如不然,可于明日来与吾决战,愿公三思!
……
袁绍看罢,勃然大怒:
“李翊乃何人,敢作此书,羞辱于孤!”
众皆问何故,袁绍乃将传给诸人看。
众看毕,此书李翊看似劝和,甚至全篇都在挑衅。
尤其在攀亲戚的时候,表面上说他妻子也是袁氏女。
却又强调他妻子才是四世三公的嫡出,你袁绍只是庶出。
虽然事实确实如此,
但李翊挑衅的意味几乎溢于言表,袁绍平生最忌别人谈及他的嫡庶出身。
看李翊的意思,是想扶正袁术这个嫡出的后裔,来接管他河北的袁氏遗产。
但袁术已经身死,他那一脉不早就成了刘备、李翊君臣的人了吗?
“李翊如此狂妄,公可速击之!”
在看完李翊的挑战书后,营内群情激奋,都申请明日出战。
生擒李翊,食其肉,寝其皮。
或有人谏曰:
“李翊作此衅书,必是力在速战。”
“恐其有备而来,袁公不可不慎。”
袁绍怒斥道:
“彼有备而来,孤又岂会坐以待毙?”
“向者官渡一役,彼与我相持半年,河北军民困苦不堪。”
“今难得有机会正面决战,孤岂能坐失如此良机?”
李翊力求速战,袁绍又哪里拖得起?
十万大军,至少需要三十万民夫供养。
他这十五万大军,要动用的民夫就更多了。
再像官渡之战那样拖个半年,那袁绍就不用打了。
当即袁绍接下了李翊的战书,相约明日决战。
次日,清晨。
两军相对,各成阵势。
李翊引诸将出阵,袁绍率河北诸将来迎。
李翊高声喊道:
“袁公计穷力尽,官渡一役,已显疲态。”
“今何不尚思早降,反聚蝼蚁之兵前来抗我。”
“须知吾视百万大军如草芥耳,愿袁公早早罢兵。”
“否则刀临项上,悔之无及!”
袁绍怒极反笑,扬鞭骂道:
“黄口小儿,闻名不过几年,便敢发此大言。”
“旧时董卓权倾朝野,视天下英雄于无物,徒忌孤耳。”
“孤举全晋之地,北有劲弓胡马,南阻白渠黄河。”
“地方二千里,拥兵百万。”
“纵横一世,天下无敌。”
“孤欲杀汝,如杀鼠雀耳。”
“念在汝亦为孤侄女婿份上,恕你年少无知之罪。”
“可速速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孤本与汝同为一家,念你有才,待吾升腾之后,于你必有重用!”
李翊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抹冷笑。
袁绍的大饼画的着实不小。
须知他的名爵已经到了大将军了。
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袁绍却说将来升腾,那他还能往哪升腾?
“……哈哈哈,多谢袁公美意。”
“然兄弟尚不能相容,能容我这一支远亲否?”
“今吾提大军来此,正欲吊民伐罪。”
“公可早降,免受战败之辱!”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