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来徐州,就是为了与河南缔结同盟,共抗袁绍。
但他要的,并不是口头同盟,甚至一纸盟约。
张燕想要的,是实打实的好处。
在谈判期间,张燕又话里有话的暗示李翊。
黑山部众,他并不能全部掌控。
中间有不少人是心向袁绍的。
这帮贼人都是好利之徒,如果你河南不能拉出实际好处,拉拢到他们。
那么,纵然他张燕与袁绍有过节,不死不休。
但他可管不住手下人,会不会去投靠袁绍。
张燕这话,几乎算是威胁了。
可张燕却并没有危言耸听。
毕竟老袁家那四世三公的招牌摆在那儿,对黑山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早在初平二年时,
张燕就因为在袁绍与公孙瓒的争夺冀州,而选择站队公孙瓒。
结果有不少人就因此离开了张燕。
在初平四年时,魏郡有袁军叛变,联合黑山贼,一度占据了邺城。
又因为黑山渠帅陶升叛变,而被袁绍平定了叛乱。
袁绍也升任了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可见,黑山军中不少人都还是心向袁氏的。
这其中也包括眭固眭白兔,在被曹操击败后,他亲自率军去北方找袁绍求援。
现在张燕暗示李翊这番话,既是威胁也是警告。
百万黑山众,看似数量庞大,人口惊人。
但毕竟各自为政,一盘散沙。
你河南愿不愿意拉拢他们,自己看着办吧。
反正我张燕是管不住他们的。
一向睿智果敢的李翊,在听完张燕道明黑山内部情况之后,此刻竟也陷入了沉思。
大堂之内,鸦雀无声。
每一个人都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出。
虽然这件事与现场不少人都无关,比如山越宗帅祖郎、费栈二人。
他们本来只是食客,莫名见证了一场政治博弈。
暗觉精彩的同时,在见到两名政治老手的交锋后,又觉紧张万分,直呼过瘾。
“……好。”
在沉吟了许久之后,李翊终于松口。
缓缓睁开双眸,出声询问张燕条件。
“……张将军开个价吧。”
“一百万斛粮食!”
张燕启唇更是了然,斩钉截铁地说道。
唔……
饶是现场有不少看客,但当听到张燕开出的条件之后,仍是忍不住屏气凝神。
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啊!
“……呵呵,张将军莫非欺吾年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5章只要对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绝不出动大汉魅魔(第2/2页)
“李某岂八岁童蒙,不识数目?”
李翊也算官场老手了,面对张燕的开出的惊人条件,表现的异常冷静。
“燕岂敢大言欺人,诓瞒郯侯?”“然黑山实有百万之众,从河南到常山,去除损耗。”
“百万斛粮,又能剩多少呢?”
或许有人会疑问,为什么一打仗粮食就消耗的快。
难不成前线将士多出来几张嘴不成?
确实多出来几张嘴,那便是喂养这些前线士兵的民夫。
他们把粮食运到前线去,他们得吃粮。
但是这些精壮的民夫,他们可不产粮。
劳动力被拉到前线去了,田地没人耕种,自然导致粮食越打越少。
其实路途损耗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还是劳动力脱产。
要是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保证将士既能在前线打仗,后方还有足够的人种田。
那国家就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可以无限制对外扩张。
但这在古代,是绝对没法实现的。
张燕在这次谈判中,取了巧,谈到了粮秣损耗问题。
却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百万黑山人口,并不是人人都要上前线作战。
他们有不少民众,是自给自足的。
你这是百万人,又不是百万兵。
怎么能把军事上的问题一并放在这上面讨论呢?
“……这不是河南所能负担的。”
李翊斩钉截铁的回复张燕,拒绝了他开出的条件。
而这自然也在张燕的预料之中,便问:
“那么郯侯能给出多少粮秣?”
“……三十万斛,这是河南所能给出的极限了,既是如此,我也得先请示刘将军。”
“李某自己做不得数。”
李翊信誓旦旦,故作为难。
显得这三十斛粮食,都已经是他咬紧牙关,下定很大决心才同意给的。
张燕牵唇一笑。
“这三十万斛粮秣,只怕不够前线将士打仗的。”
“九十万斛如何?”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