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孙权闻言,嚎啕大哭。
跪拜着接过印绶,不能自已。
孙策又回身转告其母,叹道:
“儿天年已尽,不能奉慈母。”
“今将印绶付弟,望母朝夕训之。”
“父兄旧人,慎勿轻怠。”
老母亦难自矜,哭得眼睛红了,但仍忧心于动荡不安的江东之地。
“恐汝弟年幼,不能任大事,当复如何?”
孙策笑道:
“权弟才能胜儿十倍,足可以当此大任。”
“我本欲先取江东六郡,以固根制本,然后袭荆州,取巴蜀,则王霸之业可成。”
“奈何儿遭不幸,时也命也,不可强为。”
微微一顿,又转而对孙权说道:
“若权弟实在有不能决之事,可与公瑾相商。”
“其才远胜于我,可以付与大事。”
“我与公瑾亲如兄弟,汝当以兄礼事之,不可怠慢!”
孙权再拜,连连称是。
孙策环顾一眼左右,暗叹周瑜不在此处,不能面嘱大事,乃对众人说道:
“我令有大事与弟相,公等可先退下。”
程普等人领命退去。
房间内,已只剩孙策、孙权两兄弟。
孙权见状,乃上前躬身问道:
“兄长屏退左右,必有要事说我?”
孙策颔首,心中又觉苦楚。
因为他知道,自己留给孙权的江山是一个烂摊子。
宗族内有不少将领都不安分,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
江东之地,局势动荡不安。
除此之外,吴郡、会稽一代还有数万山越,也在伺机作乱。
本来孙策是打算征讨完刘表,再回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但现在只能全部托付给孙权了。
“吾死之后,宗族中敢有生异心者,可诛之,断不可心慈手软。”
“凡有骨肉为逆,不得入祖坟安葬。”
“汝当思汝父兄,基业来之不易,慎守之。”
孙策提醒孙权,一定要镇住宗族内那帮人。
孙权惊问道:
“吾孙氏将领也在其中耶?”
孙策颔首,“凡有异心者,皆可杀之。”
微微一顿,又对孙权补充道:
“吾死之后,恐汝难以镇抚手下将领。”
“我起兵之时,有军功在身,威望在此,众人不敢不服。”
“遂听我号令行事。”
说到这儿,又忍不住叹一口气,“本想带汝从军,举兵历练两年。”
“……然后便可分拨汝一二部曲,之后若诸事顺遂,当可平稳接过我手上兵权。”
“奈何时不我待,汝当想方设法,立住威名,以服众望。”
孙权听出孙策的话外音,大哥这是要他接过棒子之后,马上起兵事啊!
不打两场漂亮仗,没威望镇不住手下那帮人。
孙策也知此事甚是为难孙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6章十万哥:为河南规划战略的人,一定是一个天才(第2/2页)
这孩子本就不是打天下的材料,自己也还没来得及锻炼他。
但现在局面如此,就是赶鸭子上架,你也得上。
尤其孙策还给孙权埋了一个大坑,那就是授兵制度。
将领们是可以拥有独立的部曲的,这就更加分散了主公的权力。孙策敢用这个制度,一是他着急创业,需要调动将领的积极性。
二是他本身威望足够,能够镇住手下人。
但孙权没有。
孙策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趁着众将还拥护孙氏的前提下,赶紧打两场漂亮仗,收回部分军权。
然后借力打力,压住手下那帮人。
“……若有军事不能决处,可问公瑾。”
孙策知弟弟不是将才,提醒他,必要时可抱周瑜大腿。
“……未知当取何处?”
孙权正色问。
“刘备已坐稳徐州,有鲸吞天下之势,此万难与之争锋。”
“徐州断不可取。”
孙策郑重提醒。
“曹操已与刘备结盟,河南有联并之势,攻曹即攻刘也,亦不可与之角逐。”
“河南之地,江山稳固,弟非必要之时,万不可北上争锋。”
“只需坐镇江东之地,观河南、河北成败,然后伺机而动,以待时变。”
话说到这儿,孙权接棒后,该打谁已经很明显了。
刘表这下与孙氏可谓有杀父杀兄之仇了。
虽然孙策不是直接死于刘表之手,但确实是死在征讨刘表的征途上。
孙刘两家已是不死不休。
孙策也再无气力,多发一言。
他早该死了,只是心中仍旧放不下,仍留恋于人世,故苦苦支撑。
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