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进攻——”
袁绍拔剑在手,下令袁军发起进攻。
颜良、文丑为先锋,带着劲卒,轰然先前推进。
每名先锋士兵,随身都带了土包,用以将城前深壕填满。
或有人被楼上守军射死,则倒在壕中,以身作路。
很快,无数张云梯竖起,数不清的袁军争先恐后往城头涌去。
由于这些年,公孙瓒不修德政,不赏士卒。
将士离心离德,皆不愿效死力。
很快便向袁军投降。
按理说,
城围而不降者,城破后,杀无赦。
但袁绍这个人性格确实是比较宽仁,主动赦免了这些投降士兵。
外宽内忌虽是骂袁绍的,但前面的“外宽”也说明了袁绍的优点。
靠着袁绍如此优厚的待遇,易京许多城楼的守将,都主动向袁绍投降。
袁军进军神速,战士出入不息。
有人将前线的军情回报给公孙瓒,劝他赶快从主城楼发兵,去救一救前面的城楼。
不然坚守不了两天,大家全降了。
公孙瓒却置若罔闻,仍旧大碗喝着好酒,啃着羊肉。
一樽接着一樽……
“若救一人,后之战者只望人救,不肯死战矣。”
公孙瓒正式给出自己的回复。
“传令前线将士,叫他们安心守御,我易京粮食充足。”
“袁军不能久持,时日一久,彼自退兵矣。”
当公孙瓒的命令传回前线之后,前线尚负隅顽抗的将士士兵,无不感到绝望。
遂举楼向袁军投降,不再做抵抗。
袁军继续向前,一路打到易京主楼。
此时的公孙瓒才如梦方醒,惊觉自己迷信的易京城,原来也并非是牢不可破。
于是,
在楼中龟缩了好几年的公孙瓒,终于在此时破天荒的聚集群臣,商议破袁之策。
“今袁绍攻得急,中有人或降或溃。”
“我易京诚恐难以守住。”
“惟有寻求外援,才能自守。”
公孙瓒之子公孙续向老爹进言道。
“何者可引以为援?”公孙瓒问。
“黑山军首领张燕,与袁绍有旧隙,其在冀州西部,离得最近。”
“当能救我之急。”
公孙续回复道。
公孙瓒一直和黑山军有联系,现在穷途末路,也只能指望他们了。
听说自己的小老弟刘备在徐州混得风生水起,但指望他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且不说求不求得到刘备支援,纵然求得。
河南之地往返一趟,都要耽误许久。
于是公孙瓒命令公孙续率五千铁骑突围,前往黑山找张燕支援。
自己考虑半晌过后,又打算亲自率领那三千白马义从出城,奔往西山。
然后与黑山军里应外合,反攻冀州,以切断袁绍的退路。
这算是公孙瓒的最后一搏了。
成了,袁绍败北,公孙瓒能够夺回原本属于他的一切。
不成……
公孙瓒也没想过失败后会怎样,但他不想看到失败,他宁愿相信自己会成功。
商议既定,公孙瓒准备率兵出城。
长史关靖却谏言道:
“今君侯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居处老少,而恃君侯为主故耳。”
“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
“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
关靖认为,现在易京的守军还愿意坚守,只是因为他们顾念全家老少罢了。
如果公孙瓒不留下来主持大局,将士们如何自守?
倒不如用原计划,坚守待援。
关靖是一名酷吏,平生只善谄媚,并无大谋。
但公孙瓒却十分宠爱和信任他。
最终决定采纳关靖的建议,不主动出击,改为坚守待援。
又过一月。
公孙续总算是联系到了黑山军首领张燕。
备言易京被围之事,请求张燕发兵救援。
张燕暗思自己已与河南结盟,凡军事动员,最好还是先知会一声徐州才好。
于是,将自己的难处告诉公孙续,请他再稍等些时日。
公孙续大惊,说道:
“我往来折返,便要耽误数月日程。”
“若遣使去徐州,往来折返,又要耽误时日。”
“到时候张将军再发兵,如何救得易京之围?”
“恳请张将军念在往日旧盟的份儿上,火速发兵,救援家父。”
“续感恩不尽,感恩不尽!”
张燕只推脱说,未得徐州允许,他不敢冒进。
或者可让公孙瓒主动出兵,他再出兵,与之里应外合。
或可以救易京之危。
公孙续无奈,只得应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