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善,备回去会和夫人好好商量此事。”
老刘原先也是有儿子的,不过早夭。
兼之工作又忙,导致他一直没能想那方面的事情。
现在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刘备也可以静下来,好好考虑一下生孩子的事儿了。
次日,一大早。
曹营、刘营各自收整行囊辎重,各自领兵回家。
战事结束,河南百姓也终于不用整日提心吊胆。
各郡、县百姓,纷纷出门庆贺战事结束。
一时间,百姓欢腾,军民皆悦。
不表。
……
却说袁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一路向北奔逃。
奔至黎阳北岸时,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
袁绍遂将官渡战败一事,尽数告知蒋义渠。
蒋义渠便道:
“主公勿忧,胜败乃兵家常事。”
“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时,也曾数败于项羽。”
“后于垓下一战功成,终开四百年基业。”
“今主公不过败了一场,再整军与曹刘一战,胜负犹未可知也。”
言讫,便将黎阳的军权全部交还给了袁绍。
黎阳所有驻军,俱由袁绍一人指挥。
袁绍暗想,自己当初带着十余万大军南下,今日兵败。
有何面目回去?
索性留在黎阳,一面收拢残军败将,一面自邺城催督粮草。
待整备好军队后,再南下与曹刘一决胜负亦未尝不可。
思量已定,袁绍便下令,让小分队出去招谕离散之众。
全军就在黎阳歇息,期待明年再战。
此前溃散的袁军士兵,闻说袁绍在黎阳,于是纷纷往黎阳而去
一夜之间,黎阳守军骤增数万人。
夜半之时,山内外哭喊声震天。
袁绍被哭声惊醒,忙问:
“谁人半夜啼哭?”
他心中自觉不安,适才还在做噩梦。
梦到有鬼卒来向他索命,不想远远便有哭声传来。
少时,侍从回报说:
“禀袁公,这是败军相聚,诉说丧兄失弟,弃伴亡亲之苦。”
“这才各各捶胸大哭。”
袁绍闻言,慨叹道:
“吾旧时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
“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
这侍从便是此前为郭图所收买的,将袁绍暗叫医者的消息泄露出去。
今见袁绍内疚,便将郭图所教之言献出:
“小人听闻,田丰在狱中时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
“言道,‘若袁公肯用我之计,焉有遭此之祸’!”
袁绍大怒:
“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
遂命这侍从赍宝剑,即刻去往邺城,于狱中杀田丰。
侍从领命,星夜兼程赴邺。
时邺城袁绍不在,故有其幼子袁尚代为理政。
袁尚,字显甫。
生的形貌俊伟,最像袁绍。
故袁绍甚为宠爱,将其余诸子遣散至外州,独将幼子留在冀州。
几乎走到哪里都将袁尚带在身边。
但此次出征河南,袁绍却一反常态的没有带袁尚去。
袁尚只道父亲离去,须有人助他处理邺城政事,故不以为意。
袁绍之妻刘氏亦爱幼子,便对袁尚说道:
“汝父归来,何不前往侍奉照看?”
袁尚一怔,忙解释道:
“父亲留我守邺城,代理政事,故未曾想过此事。”
刘氏跌足叹道:
“糊涂!”
“汝父身染疾恙,为子者岂可不在侧侍奉?”
“今显思在黎阳独侍汝父,文武诸臣亦在黎阳。”
“一旦有失,拥戴汝之群臣,皆因汝不在侧,难以主持大局。”
“待大军自黎阳归来之后,汝尚能继承大位否?”
袁尚顿时醒悟,忙道:
“既如此,孩儿即刻启程,前往黎阳,侍奉父亲!”
“且慢!”
刘氏叫住袁尚,“此兹事体大,我当与汝同去黎阳。”
袁尚知道母亲向来是支持自己的,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母子二人,将政事暂时托付给审配后,便往黎阳而去。
袁绍待在黎阳,心烦意乱,不理政事。
人报三公子来了,袁绍大喜,顿时引之来见。
袁尚一见着父亲,便扑通跪下来,痛哭流涕。
绍问其故,袁尚答曰:
“父亲身染病疾,孩儿却未能在身侧侍奉。”
“是故,近日心绪不宁,食不知味。”
“想是心中思念的紧,故暂置邺城政事,来此看望父亲。”
袁绍闻言,心中大为感动,将袁尚扶起,叹道:
“难得汝一片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