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刘备的恩情还不完,根本还不完!(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生何事,郃绝不忘先生今日的知遇之恩!”
    话落,催马扬鞭,随袁谭去了。
    ……
    冀州,邺城。
    “混帐!”
    袁绍怒不可遏,歇斯底里地吼道:
    “这逆子怎敢擅自出兵徐州,乱我法度!”
    底下立着一众文武,都在那里冷笑,仿佛在看袁谭的笑话。
    简雍拱手说道:
    “我主深知此次出兵,绝非袁公本意。”
    “只恐袁公蒙在鼓里,尚不知情,故前雍来知会袁公一声。”
    简雍其实来邺城有一段时间了,只是之前袁绍不在,他只能在这里干等十数日。
    心中也是焦灼如火,生怕后方老刘顶不住。
    所以当袁绍回到邺城后,简雍第一时间便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9章刘备的恩情还不完,根本还不完!(求订阅!)(第2/2页)
    袁绍眉宇间一川不平,沉声道:
    “此事是袁某疏忽了,我即遣许攸前往徐州讲和,让这逆子即刻罢兵回青州。”
    “我会另置粮秣、马匹、金银绸缎,送去徐州,向玄德公赔不是。”袁绍本就为人豪气,这次又是自己理亏,自然要准备些礼品赔罪。
    何况他战略就是先全力对付公孙瓒,对刘备处于安抚的状态。
    并且,他是真的不希望现在和刘备结怨。
    因为这一年的袁绍,实在是太忙了。
    先是自己的小弟曹操,被吕布袭了兖州。
    袁绍只得派遣臧洪领兵南下去救援。
    而在北边,由于公孙瓒杀了刘虞,刘虞旧部鲜于辅等人找来了乌桓人。
    乌桓人皆感念刘虞之德,又恨公孙瓒对他们的高压政策,与鲜于辅一拍即合。
    袁绍瞅准战机,也派遣了麴义出兵协助。
    与鲜于辅、乌桓人,以及幽州本地一些反抗公孙瓒的世族联合。
    组成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讨伐公孙瓒。
    袁绍同时兼顾南北两处战事,你说他此时能再去招惹刘备吗?
    所以当听到袁谭擅自出兵的消息后,袁绍自然怒不可遏。
    “子远,你即刻持我符节,去徐州传令袁谭。”
    “告诉那逆子,让他马上滚回青州去!”
    “……喏。”
    许攸正准备领命而去。
    又一使者到。
    乃是青州袁谭本人的信使。
    原来是袁谭主动遣人来上表请罪的。
    他知道纸包不住火,如果隐瞒父亲,只会罪加一等。
    索性主动承认。
    中间还把自己兵败后,又被刘备放回,甚至举了自己为茂才的事,一五一十地全都告诉了袁绍。
    袁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投桃报李。
    刘备、李翊善待他,袁谭便把二人的善举传递给袁绍。
    希望能促进袁刘两家的同盟。
    袁绍听后也是颇为感慨:
    “不想玄德如此宽仁有度,真当世人杰也。”
    简雍在旁听了更是吃惊,没想到自己在河北耽误了这许多时日,生怕主公顶不住。
    结果还没回去,主公居然都已经把袁谭给干趴了。
    这也太猛了……
    “我主遣雍来,正是欲修好袁刘两家关系。”
    “在徐州时,我主也时常念叨袁公。”
    袁绍颔首,赞赏道:
    “我与汝主本无仇隙,何谈修好?”
    “倒是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言外之意,是承认了刘备徐州牧的位置。
    天下第一诸侯都承认刘备了,那刘备在徐州的地位只会更加稳固。
    历史上,
    刘备接领徐州后,表举袁谭为茂才的目的,就是为了示好袁绍。
    袁绍也接受了刘备释放的善意,表示刘备接领徐州是众望所归。
    “这样,子远!”
    袁绍依旧点名许攸。
    “你还是行程不改,去徐州一趟,替我面见玄德公,向他表达我的感激之意。”
    “此前赔礼的金银绸缎、粮秣马匹,再翻一倍。”
    “汝便与简使同去罢。”
    “喏。”
    许攸领命,走至简雍身旁。
    “简使,你我即刻启程罢。”
    “荣幸之至。”
    简雍拱手还礼,但不知为何。
    他隐隐约约看到许攸唇边挂着一抹笑意。
    似乎对此次送礼感到很兴奋。
    莫不是他对我主也有好感?
    简雍没有多想,与许攸押送着礼品,一起返还徐州。
    袁绍又遣五百精锐甲士,护送二人南下。
    ……
    刘备在兰亭待了数日,聚拢的青州流民已有十万之众。
    这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光是安顿他们,就是一项巨大的工作。
    而且人越多,行程也就越慢。
    刘备南方尚有两个心头大患未曾解决,不敢再多逗留。
    便带上这十万青州百姓,启程返回徐州。
    中间提前知会了在下邳的鲁肃、麋竺,告知他徐州将要接纳十万青州百姓。
    让二人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安顿用的钱粮。
    同时,也让关羽准备好将士,维护好社会治安。
    外来人口的涌入,最容易造成的就是社会混乱。
    必须出动大量甲士,来维护社会秩序。
    然后便是照例论功行赏了。
    刘备此次渡水北上,用船只装载了大量粮秣金钱。
    就是做好了犒赏琅琊泰山兵的准备。
    不单单是因为为将来打胜仗做准备,更是为了收买人心,施恩于众军士。
    全军士卒每人发麻布半匹,粟米半石,钱五十。
    各级将校,另有封赏。
    这些钱粮听起来好像不多,但真要堆起数量来,那也是一个巨数。
    所以,知道为什么打仗烧钱了吧?
    光是这犒赏军士,就要费不少钱粮。
    而且你不赏还不行,大家伙在战场上拼命,就盼着这个。
    刘备这犒赏已经是提高待遇了。
    还在徐州原有的制度,一般只有精锐部曲才有这么高的赏金。
    若非麋竺、李翊出力,奶了他一口。
    刘备是断不能筹出这么多钱的。
    ……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