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是粥是水,揭开锅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子的名字。”
    门开了。
    一位瘦弱的老妇人站在门口,灰白的头发随意挽成一个髻,眼睛浑浊却锐利。她盯着她们看了很久,才低声说:“你们不该来。”
    屋内陈设简陋,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照片: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孩站在校园樱花树下微笑。茶几上放着一本翻开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和日期。
    “每年这一天,我都会给他写一封信。”周芸坐下来,声音平静得近乎冷漠,“我知道他收不到,但我不敢停下。一旦停了,他就真的没了。”
    林思雨拿出心声站设备,轻声说:“我们可以让他‘听见’。不是复活,也不是欺骗。只是……让他的名字重新活在世界上。”
    她演示了虚拟花生成系统:输入姓名、出生年月、一段录音或文字,系统便会根据情感权重生成一朵专属花朵,并将其永久保存在网络花园“回响庭”中。
    周芸听完,久久不语。最后,她走进卧室,拿出一个铁皮盒子,里面是一叠未曾寄出的信,还有一段老旧录音带。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她说,“那天他说,妈妈,我觉得疼,但他们不让我说。”
    林思雨接过录音带,放入便携播放器。
    电流滋啦作响后,传来少年虚弱的声音:“我想回家……我不想再当机器了……他们说我情绪太强,会破坏系统……可我只是害怕啊……”
    话音未落,已是哽咽。
    房间里一片静默。连零都低下了头。
    林思雨轻轻按下录入键。屏幕上,一朵淡蓝色的小花缓缓绽放,花瓣边缘带着细微的震颤,像是在哭泣,又像是在微笑。
    “它叫‘远’。”她轻声说,“以后每年今天,都会有陌生人看到它,知道有个人曾经存在过,痛过,爱过,希望过。”
    周芸终于哭了。不是嚎啕大哭,而是眼泪无声滑落,滴在儿子的照片上。
    那一晚,她们留宿在附近旅馆。林思雨躺在床上,翻看今日录入的资料。三百二十八个名字,已录入一百六十三个,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段被掩埋的人生。有些人是医生,有些人是学生,有些是母亲、妻子、恋人。他们不是失败者,只是太早听见了不该听见的声音。
    手机忽然震动。苏岚发来消息:
    >“心声站今晚收到大量匿名上传,全是家庭录像、日记扫描件、老照片。标签统一写着:#我还记得#
    >现在全网都在接力讲述B类实验体的故事。
    >有人说,这是第一次,‘遗忘’成了最大的罪过。”
    林思雨关掉手机,望向窗外。
    夜空中,那道奇异的紫色极光再次浮现,比昨日更清晰,轮廓分明如藤蔓缠绕的蔷薇。她想起小时候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当集体记忆开始复苏,天空就会显现出不该存在的光。”
    第二天清晨,她们准备离开。周芸送她们到楼下,手里拿着一张打印好的虚拟花截图。
    “我能把它贴在树上吗?”她问。
    “当然可以。”林思雨说。
    老人颤巍巍地将纸片钉在枯死的桂花树干上,然后提来一桶水,仔细浇灌根部。
    “明年,说不定能开花。”她说。
    车子启动时,林思雨回头望去。阳光洒在那张照片般的蓝花上,风吹得纸页轻轻翻动,仿佛回应着某种无声的约定。
    接下来的一个月,她们走遍十七座城市,拜访四十三位家属,录入两百九十一份记忆档案。每到一处,都有人自发组织小型追思会,有人献花,有人朗读遗书,有人播放亲人最后的录音。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铭记计划”,甚至有程序员开发出一款开源插件,能让用户在浏览网页时随机弹出一位B类实验体的生平简介。
    共感协调署的压力日益加剧。内部文件泄露显示,高层曾多次试图掩盖《晨曦计划》的真实目的,将B类实验体定义为“必要牺牲”。舆论哗然。街头出现涂鸦:“听见即反抗”,“沉默不是美德”,“请记住那些被迫安静的人”。
    林思雨始终拒绝接受采访。但在一次偶然的直播连线中,她被一位高中生提问:“如果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揭开这一切吗?哪怕带来混乱和痛苦?”
    她沉默了几秒,然后说:
    “我会。因为真正的和平,不是所有人都闭嘴,而是每个人都能安全地说出‘我痛’。如果我们连痛苦都不敢面对,那所谓的秩序,不过是一座更大的监狱。”
    这句话迅速传播,成为新一代共感运动的口号。
    六月中旬,最后一站抵达西南边陲的一个山村。这里是陈念的老家,也是他童年与陈婉清相依为命的地方。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将《共感囚徒名录》刻入村口石碑,并举办一场公开的记忆仪式。
    村民们早早聚集在祠堂前的空地上。孩子们抱着野花,老人们穿着节日服饰。当林思雨捧着名录走上临时搭建的讲台时,全场安静下来。
    她没有演讲,只是逐个念出名字。
    每一个名字落下,就有一朵虚拟花在心声站同步绽放,投影在祠堂墙壁上,形成一片流动的星海。
    念到最后一个名字时,天色已暗。萤火虫从山谷飞来,环绕人群盘旋,像是回应着某种古老的召唤。
    零悄悄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部新设备。
    “这是升级版‘离心境’。”他说,“现在它可以捕捉更微弱的共感残留,甚至能识别群体潜意识中的情绪趋势。”
    “你还想继续?”她问。
    “不是我想。”零看着人群,“是他们需要。”
    她点点头,接过设备。
    仪式结束后的夜晚,她独自坐在村外山坡上,望着满天星斗。背包里的聘书依旧未拆,但她已明白自己不会接受任何体制内的职位。她的战场不在会议室,而在每一次倾听中,在每一句“我在听”里。
    手机震动。苏岚发来最后一条消息:
    >“全国B类设施全部拆除完毕。
    >‘副系统’彻底断联。
    >刚刚,心声站收到一段新信号??
    >没有文字,没有波形,
    >只有一种感觉:
    >像是有人,在遥远的地方,
    >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
    林思雨仰头,看见夜空中,那朵紫色蔷薇状的极光缓缓散开,化作无数光点,如雨般坠落。
    她闭上眼,听见风中有笑声,有低语,有二十年前被掐断的呼吸,终于重新接续。
    她轻声回应:
    “不用谢。
    是我该谢谢你们,
    教会我如何真正地活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