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寒秋时节,植物园里万物凋敝。
说起来植物园里沉眠了不少知名人物,京剧大家梅兰芳,大军阀孙传芳,以及梁启超,还有双清别墅的主人熊希龄等人。
前面三个都是比较大的墓园。
杨兴武和赵晓雅一路看一路参观,来到了梁启超墓。
此墓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
墓园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东西宽约90米,南北长约100米,面积4300平。
四周环围矮石墙,墓园内栽满松柏。
墓是梁启超和夫人的合葬墓,碑前有供台,两侧各有一段带雕饰的直角形衬墙。
墓碑、墓顶及供台衬墙,均为土黄色花岗岩雕筑而成,前后连接,浑然一体。
杨兴武和赵晓雅参观了一番墓园,又来到了西边的林地,逛了起来。
“他的少年中国说现在读来犹自振聋发聩!”
“是啊!确实写的不错,特别是那句少年强则国强!”
“那你觉得他提倡的一夫一妻怎么样?”
赵晓雅说完看向了杨兴武。
“提议不错,可惜他自己都遵守不了。”
“心口不一的典范!”
“不过是双标罢了!”
“什么是双标?”
赵晓雅听到这个说法,有些好奇。
“双重标准,宽于律己,严于律人,只挑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对自己不利的则视而不见!”
“不错,这个“双标”说的的很是形象。”
赵晓雅听到男友的解释点了点头。
对于历史人物,杨兴武一开始还有些所谓的历史滤镜,在他真正融入到这个时代以后发现,这不过是美化后的结果。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说的那么好,即便是宣扬人口论的京大老校长,自家孩子也不少,却让别人只生一两个,得亏现在网络不发达,不然早就被骂祖宗十八代了。
至于康梁这对师生可谓是鼓吹一夫一妻的急先锋,但放到自己身上却从未践行过!
好比现在天天鼓吹献血有好处,却从不见大老爷们献血!
“或许文人本就是如此滥情,一个个标榜自己是道德君子,到头来不过是个道貌岸然的小人。
走吧!不说这个了,晦气!”
杨兴武说完拉着赵晓雅径直离开了,两人走到熊希龄墓前,祭拜了一番,这才离开植物园。
傍晚,回到学校后,两人一起吃过晚饭,杨兴武这才把赵
晓雅送回到了女生宿舍楼下。
……
中原,省城,教育局。
李付华到了办公室后,倒了一杯茶水,这才走到办公桌前坐下,开始工作。
上午十点多,秘书敲门送进来了几份报纸。
“李老师,这都是最近从京城那边送过来的报纸!”
李付华看着眼前的一大摞报纸,看向了来人。
“最近有没有什么大事儿?”
“有,说起来我还要恭喜李老师呢!李老师还记得去年的杨兴武吗?”
“全国理科状元杨兴武?”
李付华有些疑惑的问道。
“李老师记性可真好,就是他,最近他可是京城炙手可热的人物啊!”
“哦,这位杨同学做什么了?”
李付华闻言顿时来了兴趣。
“李老师,你还是自己看吧!我说出来就不好了。”
“你呀!行了,我自己看,你先忙吧!”
李付华听到这话有些哭笑不得,当即挥手让秘书离开了。
等到秘书走后,李付华拿起桌上的报纸一一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李付华终于在青年报上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东西。
李付华当即展开报纸看了起来,在看到头版标题的时候,他越发好奇了起来。
认真看了十来分钟后,李付华犹自不敢相信,这才短短一年半不到,他们省的大状元,就取得了这么厉害的成绩?
李付华一连看了好几遍报纸,这才确信,放下报纸想了一会儿,他就接受了这个消息。
毕竟有全国理科状元的头衔在,杨兴武做出如此成绩,自然不足为奇!
在这个鼓吹少年天才的时代,杨兴武以17岁的年纪勇夺全国理科状元,要是他的年龄再小个两三岁,新闻取得的效果必然会比现在更大几分。
想到这些,李付华想起了去年他去给杨兴武报喜时,他还问过杨兴武这个世界经济学是学什么的?
当时听了杨兴武的解释后,他虽然不懂,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以杨兴武的成绩来说,只要京大不蠢,自然会给杨兴武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当时随行的张志英听到杨兴武报的专业时,对杨兴武看重不已,希望杨兴武可以在学习之余,多多请教一下京大的经济专家们该如何振兴一拖厂?
他本以为再次听到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