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友谊商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边还没开始形成有规模的旧货市场,现在顶多只能算是一个萌芽,得等到九十年代后才开始声名鹊起。
    虽然现在古董不值钱,关键是他不懂啊!就算是想淘古董,没有懂这个的他都不会淘。
    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想到这里,杨兴武朝着众人说道:
    “走吧!去建国门。”
    “去哪干啥?”
    “去友谊商店,哪里古董多,保真!随便买。”
    “啊?你有外汇?”
    冯国良说着看向了杨兴武。
    “有!走吧!”
    杨兴武说着拍了拍书包,今天他除了给央美送尾款之外,也是想着给余教授送套茶具,当时送两万美金老师都有些生气,他是不敢再送钱了,想到老师爱喝茶,就想着送套茶具。
    “得嘞!哥们儿正好也去开开眼界。”
    冯国良闻言顿时大喜。
    “兴武,你哪来的外汇啊?”
    “是啊!”
    校尉胡同距离友谊商店不远,几人走出王府井就到了建国门内大街,再走个三公里就到了,距离太近,六人也没再坐公交,就当游玩一路聊天一路逛了过去。
    孙俊才听到众人的议论想起了零售外汇的事情,虽然猜测杨兴武有外汇,他并未声张。
    “广交会上零售的,你们需要的话可以找我兑换,按官方汇率走就行!”
    “够意思!”
    “爷们儿大气!”
    冯国良和张卫军很是开心。
    说话间六人走到了建国门和日坛路的路口处。
    “到了,咱们先去兑换外汇券吧!”
    杨兴武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四层小楼。
    眼前的友谊商店,商店高四层,建筑面积9000余平米,始建于1964,是我国第一家涉外商店。
    地处长安街沿线,坐落于繁华的建国门外大街,背后走几步就是日坛公园。
    在计划经济时代,钱不是万能的,外汇券是,在前两年之前友谊商店还只针对老外、华侨开放,拒绝国人入内。
    在全面改革的东风下,友谊商店慢慢放下身段,去年6月,友谊商店开始推出“夜市券”,晚上固定时段对国人凭票开放。
    “夜市券”跟粮票差不多大、油印的黄色纸片,和外汇券一样,一度成为“友谊”门口黄牛们争相倒买倒卖的对象。
    1980年9月,京城日报一篇《“只供外宾、华侨”的牌子该摘掉》,文中提到“对群众开放,外宾的安全能有保障吗?”
    这是友谊商店的主要理由,说来也是可笑,从六十年代到现在乃至以后的的四十年里,对于老外的跪舔从未结束。
    由此还催生了老外的代报警业务。
    “有点破啊!感觉没我们那边好。”
    “我觉得也是!”
    “这是第一家涉外商店,你们那些建的晚肯定比京城的好,走吧!兑换外汇券走。”
    杨兴武说着催促了一番,六人走进了一旁的国家银行。
    排队等待了一会儿,轮到了杨兴武。
    “你好办什么?”
    “换外汇券!”
    杨兴武说着拿出五百美元递了过去。
    工作人员接过美元看了一遍点点头。
    “同志,需要什么面值的外汇券?”
    “三张一百的,两张五十的,剩下的凑一百你自己看着办吧!”
    “好的!”
    工作人员听到杨兴武的诉求,点点头,不一会儿,工作人员拿出一沓外汇券,递给杨兴武。
    杨兴武接过外汇券,看着眼前的外汇券有些好奇。
    现阶段使用的外汇券都是80年4月发行的,一共有七种面
    值:
    一毛图案为黄果树瀑布,五毛的天坛公园,一块的杭州西湖,五块的黄山风景,十块的三峡,五十块的桂林大象鼻子,颜色是紫红色的,一百块的万里长城,是灰黑色。
    杨兴武拿起外汇券,看了一下,质量还不错,面值也比本国货币大了十倍。
    外汇券是以美元为单位的一比一兑换,其他外币会先转换为美元再兑换外汇券,它既不是人民币,也非外币,只是一种券,只能在涉外商店使用。
    兑换完外汇券后,杨兴武几人离开银行,成功进入了友谊商店。
    一进入友谊商店,杨兴武感觉像是进入了义乌小商品市场,都是玻璃的柜台,看着倒是窗明几净,这里的工作人员可比供销社的牛多了,全京城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张卫军和冯国良几人可就大开眼界了,几人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瞧瞧西看看,商店里的琳琅满目的商品看的几人眼花缭乱,孙俊才虽然去过广交会,但是不少外国的东西和进口电器他还真没怎么见过。
    沪市梅林的罐头、津门的起士林的西点、苏城的双面绣、杭城的织锦、京城雪莲的羊绒衫看的几人大呼过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