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个花,不会就是我们省里那个花吧?”
“哈哈,有一点关系。算是远房亲戚吧。”
“校长,你说我要是眉州人那会不会更牛逼?”
“你这话让我咋回答你啊?毕竟你就不是眉州人啊。”
“校长说的是。”
对话发生在两个多小时后。
魏子俊早就到了深大。他见到了魏海佑电话中说的朋友。
那实际上不能算是老魏的朋友。
其实是老魏以前在京城航空学院教书时的学生。
一个三十几岁,一个四十岁左右。
三十几岁的,现在还在京城工作,在空军某部门上班。
本身是粤省人,姓花,这次回来是回来探亲的。
四十岁的那位,以前一样也是魏海佑的学生。
这位先前在京城武警总队工作,是姓花那位的姐夫,京城人。
最近要调到粤省武警这边上班,提前过来这边探路。
他就和小舅子一起过来探望恩师魏海佑。
魏海佑把魏子俊介绍给了他们。
魏校长介绍的还很隆重,说魏子俊是他的关门弟子。
可能是因为魏子俊正好姓魏,加上魏海佑说的很正式。
以至于两人都表现的很重视。
后面就在魏海佑的办公室里聊了很久。
中间也说了关于空军废弃无线通讯系统编码的事情。
姓花的表示可以向上面申请一下,但不敢保证百分百通过。
魏子俊后面自然是想表示表示。
不过两人都急着要走。一个要赶回京城,一个要赶回省城。
说下次有机会再聚。姓花的还邀请魏子俊有空去京城玩,说要好好招待这个小师弟。
他姐夫则邀请魏子俊去省城玩,因为姐夫哥大概率确定以后要常驻省城了。
等这二位走了,魏子俊没有马上走。
以前还好,因为魏海佑的“嘴脸”和平易近人的表现,魏子俊还没什么感觉。
可是今天这两人对魏海佑尊敬的表现,让魏子俊意识到。
别看老魏貌似在国内学术界没什么地位,没听说过他有什么学术贡献。
感觉好像京城随便来一位有名声的教授,在学术地位上可能都比魏海佑高。
但这位本身就不是搞学术的人。
他当校长前,几乎都是在空军系统中工作。
甚至老魏还参加过抗美援朝。虽然自谦当时就是在后方修飞机的。
但这份履历,还有今天那二人的态度。
让魏子俊明白老魏在军方,特别是在空军系统应该是威望很高的那种。
“吴书记还没从京城回来吗?”
“差不多了,要么是明天要么是后天。毕竟快开学了。不过等开完学,过段时间就换我去京城了。”
“校长去京城做什么?话说回来我还没去过京城呢。”
“你也想去?”
“天安门,故宫,长城。是个华夏人,读过小学,都会对京城有憧憬的吧。”
“好吧。你去是想旅游,不过我去可不是旅游。我要去给你联络一下通信工程方面的教授,看有谁愿意来深大的。学术这一块,吴书记这个搞政工的,还是没我熟。严格来讲,吴书记其实是本省人,我这个祖籍闽省的家伙却
算是京城人。”
“那校长,这次除了通信工程方面的教授外。要是可以,你也帮我问问有没有农科方面的教授愿意来。”
“农科?怎么突然问这个?”
“我最近正好搞了个养鸡场。有好几万只鸡,接下来可能还要准备养鸭养鹅,甚至养猪养牛。吃我就很厉害,怎么养我可不懂。但我知道一些教授就是研究这个的。”
“这个啊......”魏海佑思考了下,回答道,“京城农科方面受限于地理条件,其实倒不是特别突出。本省的华农,隔壁的华中农业,还有江南那边,东三省,西北这几个地方的农业大学其实更优秀。”
“我无所谓的。谁来都行,只要有真材实料。
“好,我会帮你关注一下。省城那边我也会让吴书记注意一下,他就是省城的人。”
聊到这就差不多了。
魏子俊告辞,魏海佑还送他去停车场坐车。
老魏现在是看这小子越看越顺眼。
国内现在其实发达起来的人,数量比十年前已经多了很多。
比如最有名的那个姓牟的,名气可比魏子俊大多了。
可姓牟的在魏海佑眼中就是个喜欢放大炮的手套。
后来的电影《大腕》里的那个台词??“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个缺口,让印度洋的暖风吹进来,让藏省成为新的江南......”
其实就是这位在记者采访时,在报纸上说过的话。
魏海佑即使再怎么不擅长学术。他也是学术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