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乾符二年,春三月二十日,雅州,?水江畔。
赵怀安正看着一支船队顺着江畔南下荣经,将补给运送给那边的杨庆复万余大军。
说来惭愧,别看赵怀安也打了不老少仗了,但还没有过大规模战事的经历,所以他还是第一次看见幕府用水道转运大规模粮秣的呢。
看着一艘艘平地驳船,吃着水线,前后相连于江上,仿佛一座漂浮的陆地向着南方缓缓移动。
他们是昨日到的雅州,这个地方赵怀安没来过,不过就算来过雅州的人,估计这会也认不出这座川西大邑了。
经历一番南诏、唐军反复争夺后,现在的雅州已经不怎么看到人烟了。
据说当时高骈的幕府是想设在城内的,可也因为废墟难以清理,所以就在城对岸的桃花岛设幕了。
拿下雅州对于西川反攻战具有重要意义。
雅州外有一条大江,叫青衣江,此江正好将川西的山区和成都的平原分隔开,同时此江又可以连通东南的眉州、嘉州,并在龙游这个地方汇进岷江,最后通达长江。
可以说,这是一条川西地区的物流线,也是一条生命线。
所以,高骈在入雅州后,就将此前设置在鸡栋关的粮台移到了雅州,此前的鸡栋关到底还是太狭小了,已经没办法再承担大军粮秣转输的任务了。
而雅州则不同,在收复此地后,原先就在唐军掌握的眉州、嘉州二地终于可以将益州东南的物资转运到前线了。
如此,从成都转来的物资依旧走鸡栋关那条路,而川东及眉、嘉二州的粮也可以通过青衣江运到雅州了。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唐军在拿下雅州后,终于可以利用青衣江的支流,也就是?水运输物资到前线了。
这就是现在赵怀安和一众保义将们看到的场景。
不过,赵怀安他们过来可不是来看景的,他们刚刚被安排了重要任务,就是要在雅州西南面择地架桥,让大军渡江南下。
不过,好在具体造桥的活并不需要保义都来做,他们只是督工而已。
可即便是这样,还是让大伙很满意,有没有搞错了?咱们是精锐啊!让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赵怀安倒不觉得有什么,他将这些都当成难得的学习机会。
现在他随在大军里面,好像只要赶路就行,到了地方就等待下一步的命令,这种轻松是轻松,却学不到东西。
赵怀安迟早是要自己统领大军的,带一千人和带一万人,甚至几万人,那压根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情。
这个时候不多学,什么时候学?现在不用汗水交学费,难道以后用血水教?
不是什么成长,都要依靠吃亏才能获得的。
所以,赵怀安把队将们都拉到了江边,开始看着工人、匠夫们开始建造浮桥。
最先抵达雅州的天平军,实际上早已得到了高骈的军令,让他们到了雅州后就入山砍伐巨木,然后直接顺着青衣江流下来,然后堆积在这片滩地上。
所以这会匠人们直接就有现成大木可用,而且都是那种直接可以作为房梁的甲等大木。
工人们就用这些大木作为桥梁,然后又用麻草编织了上千条粗麻绳,然后将树木连接起来,然后再装上千斤石头做成的卯,将大木停在水面上,然后再在大木上架设木板,就造好了一座浮桥
这是赵怀安看过最大的一座木制浮桥,而且只在数内就建造完毕。
其中固然是匠人们艰苦劳作,没日没夜地干活,也和高骈的调度离不开关系。
造桥的各项工作在造桥前就已经被安排好了,无论是大木的准备,还是匠人的调度,木板、铁钉的搜集,都有专人去做。
这一刻,赵怀安似乎从高骈身上学到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统帅。
望着江面上紧锣密鼓干活的匠人,军将中的高仁厚,有点不解:
“使君,我军完全可以乘船南下荣经啊,之前杨帅他们不也是坐船追击的南诏军吗?这建浮桥有点多此一举呀。”
赵怀安却多少猜出了高骈的想法,沉吟了会,解释道:
“坐船南下固然方便,但和造浮桥不冲突。”
说着,赵怀安指着这片浮桥道:
“使相在这里架设浮桥,估计是打算水陆并进,而如果全以舟船南下,一旦战事不协,来不及上船,我军就只能从陆路退回雅州,可到时候青衣江上没有浮桥的话,我军就会被堵死在江对面,到时候就糟了。”
说完,赵怀安感叹了句:
“我以使相有了骄矜气,但如此看来,未虑胜先虑败,使相还是很持重的。
众将们听了赵怀安的解释,才明白过来,纷纷夸赵怀安高见。
是的,他们还是在夸赵怀安。
这个时候,只赵六嘟哝了句:
“也别使相不使相的了,到时候别让咱们继续走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