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乡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彼寿春者,南引汝颖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平途不过七百;西接陈许,水陆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保淮、淝之固。龙泉之陂,良田万顷;舒六之贡,利尽蛮越也。”
    “主公家乡,诚英雄用武之宅!”
    船队一进巢湖,避开了湖上的风浪,进入到平缓的施水就抵达庐州城境内。
    此时,张龟年就站在甲板上望着两侧无数陂塘水田,看着无数忙碌的农人正在弯腰插稻。
    两岸的农人也看到了施水上这一支庞大的船队,惊讶于是哪个贵人来了庐州,然后就继续弯腰插稻了。
    这种地就不能误了时,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很快再有半月,梅雨就来了,他们必须在这个时间前将这些晚稻全部插好。
    倒是有几个坐在马扎上监工的地头,是识字的,他们看到那一艘艘船队上,写着:“光州刺史赵怀安”、“军中呼保义”、“西川之虎”、“保义军”。
    就纳闷最近是有什么事吗?怎么有那么多贵人来庐州?
    不过他们都是一些地方小土豪,这种上面的事和他们太遥远,就今天看到的也只会当个谈资笑笑过去了。
    可他们当中有一人,叫陶雅,是附近里社的小土豪,见了这些旗帜后,随口吩咐家中的十来个奴仆继续插秧,然后自己就骑着一头骡子,直往里中去了。
    他要将这事通知同里的几个兄弟,只因为赵怀安这名字,让他想到了四年前闯祸出奔的寿州豪侠赵大。
    陶雅凭直觉,就觉得这两必是同一个人,因为那船队的方向分明是去寿州的。
    可要是真猜对了,那可真了不得啊,那赵大到底是干了何等大事,才能四年就做到了光州刺史?
    一想到刺史,陶雅就头昏目眩,这是何等大人物啊!这赵大就一下子当上了?
    想到这里,陶雅催着骡子狂奔。
    赵怀安等人在甲板上,成了别人的风景,可他也在看着两侧繁忙的农人。
    这里是庐州,前面就是他的老家寿州了。
    在前世,这两片地方不算多发达,可在此时的大唐,这里才是真富裕啊,甚至比他之前呆过的西川都要富庶。
    其实他自己在西川也就呆了六个月,甚至连成都都没进去过,其实并没有直观看到西川最繁华的地方,可一个地方的老百姓,他们的状态是不会撒谎的。
    就赵怀安看的两岸陂田上忙碌的农人,看着梗上有躲在芦棚下监控的,他就猜到这些人大部分应该都是佃夫之流。
    可即便是这样,这些人的劳动热情都很高,动作也很灵活,不像是饥饿的样子。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赵怀安早已了解,在大唐,普通的老百姓只是能吃一口饱饭就已是多么难得了。
    而这还是庐州的情况,就在刚刚,他的大幕僚张龟年专门说了计薄中对于寿州的表述,他告诉赵怀安,寿州丝毫不弱于庐州,实为南北之锁钥。
    就如现在,张龟年指着他们现在航行的这条水道,对赵怀安道:
    ”以前,此道曾是沟通南北之重要水道,自魏晋用兵,与江东争雄长,未尝不走此道,而欲并陈,亦先屯重兵于此。可以说,南北用兵,谁能控遏此道,谁便能占得先机。
    “不过自隋开凿大运河,水运便转到了更东边的汴渠,从楚州走?桥到可直到汴州。至此,此道便日渐废弃,也因武人经营,水路渐渐湮废,尤其是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段,从巢湖到合肥,更是因淤塞而不再通舟。”
    “可时势变转,艰难以后,中原诸藩皆叛唐,尤其是徐州桀骜,常威胁?桥运河道,切断漕运。于是朝廷便又重新疏通了肥运河及蔡水,使得此道再焕生机。”
    “尤其是平定淮西后,此道附近再无掣肘,商旅往来庐、寿、从这里通达中原。朝廷的盐、铁税赋也经此路线运抵京师,如此寿、庐二州人丰民富,人不劳,水无害,一片太平之景。”
    “而守得此中道的,正是寿、庐、濠三州,一旦能据此三镇,那整个淮南便可抱于怀中。
    赵怀安听得一阵感叹,喟叹一声:
    “哎,我寿州人,没得去寿州做刺史,可要是能在这庐州做个刺史也挺美啊!”
    这话张龟年没接茬,只因为很快他们就见到了位于施水左岸的那座淮南重镇,庐州城。
    这一次,接引赵怀安他们的,并不是庐州刺史,而是庐州的长史郎幼复带着人来迎接赵怀安。
    他们也是得到传驿得知阵斩南诏国主的猛将竟然就是他们淮南人,还是隔壁的寿州的,现在功授光州刺史,现在专门绕了一个大圈走濡须水中道,过寿州来显耀来了。
    其实赵怀安并不知道,这一段时间,尤其是他从鄂州选择继续南下而不是北上走更近的,他就成了山南东、淮南两道的谈资笑料了。
    谁都有炫耀心,可做到刺史这个层面的,多少都会遮掩一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