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微现光‘之兆。“
李淳风感觉一阵眩晕,父亲的死、自己的出山、甚至《推背图》的创作,原来都是被设计好的棋局。他望着玉璜上的星图,忽然发现自己的命星被标在“天杀星“与“天机星“之间的夹缝里——那是连天道都无法完全掌控的位置。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他盯着男子的眼睛,那里倒映着无数个平行的星象图,“现在说破,不怕天道反噬?“
“因为你快死了。“男子将玉璜放在他枕边,“天道之山即将崩塌,我们需要你在临终前,为新的天道刻下第一块界石。“话音未落,他已化作青烟,唯有玉璜上的星图在月光下闪烁,渐渐与李淳风眉间的天机纹重合。
第四章刻石记
启星四年春日,李淳风在紫云观后园的石壁上刻下最后一道星纹。手中的刻刀是用父亲的算筹熔铸而成,刀刃每切入石三分,便有鲜血渗出,在石壁上形成活的星图。
“客师,把《推背图》的真本烧掉。“他望着自己用鲜血刻就的“新天道图“,二十八宿的排列与《乙巳占》完全不同,“后世之人,不该被固定的预言困住,就像我们不该被眼前的大山挡住去路。“
袁客师跪在地上,看着师父用毕生心血写成的《推背图》真本在火盆中卷曲,每一页燃烧时,天空中便有一颗星辰移位。当“武氏代唐“那页化为灰烬时,东南方的“女主星“突然暗了三分。
“师父,您这是在改天命!“袁客师惊呼,却看见李淳风微笑着摇头。
“不是改天命,是让天道这座山,多几条攀登的路。“李淳风指着石壁上的新星图,“当年我们以为星象是死的,后来才知道,星象随人心而变。就像这座山,看起来无法逾越,但若每个人都在山壁刻下自己的脚印,终会踏出一条新的路。“
是夜,李淳风梦见自己回到陇右的破庙。父亲的石象前,九只丹顶鹤正在啄食他刻在青石板上的星冢。当鹤喙触到“天枢星“的位置时,石板突然裂开,露出下面刻着的“人心即天道“五个大字——那是他用三十年血泪刻下的领悟。
神龙元年,张柬之在紫微城发动兵变,武则天被迫退位。这日,袁客师站在紫云观的观星台上,看见代表武周的“荧惑星“终于归入正常轨道,而李淳风当年刻在石壁上的新星图,正在夜空中逐渐显形。
他摸着怀中的玉璜,想起师父临终前的话:“天道不是山,人心才是。当所有人都相信山可以逾越,山便不再是阻碍。“此刻,石壁上的血星图正在吸收人间的灯火,每颗星子都闪烁着人的愿望,而非固定的命数。
开元年间,年轻的僧一行来到紫云观,在李淳风的墓前发现一块残碑。碑上刻着半首诗:“观星三十年,方知山非山。天网恢恢处,人心自为关。“僧一行忽然明白,这位前辈星官毕生的挣扎,不是与天道对抗,而是在寻找天道与人心的平衡点——就像他此刻正在做的,改良浑天仪,让星象更贴近人间烟火。
公元2023年,西安碑林博物馆。一位戴着眼镜的女学生停在《乙巳占》碑刻前,手电筒的光束无意中扫过碑额,竟发现一行微小的刻痕:“每座山都有裂缝,每个裂缝里都藏着新的星光。“
她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李淳风的生平,在“启星二年卒“后,不知何时多了句批注:“他死时,紫云观的观星台飘起了星雨,每颗流星都朝着东南方坠落,那是当年他刻下新天道图的方向。“
博物馆外,暮色中的终南山若隐若现。山风掠过碑林,将千年之前的算筹声、刻石声、鹤鸣声,都揉进了现代都市的喧嚣里。而李淳风心中那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早已化作无数星子,散落在每个试图窥探天道、又敬畏人心的后来者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