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房玄龄献策,人走茶凉,不外如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造
    “拍马屁的话留着以后再说。”
    “新朝伊始,有很多事还没做。”
    “众卿可有献策?”
    俯瞰下首,一身玄色金丝边龙纹锦服,玉冠束发的李承乾给人一种无法逼视的尊贵。
    朝堂之上的官员们大致了解了这位新皇跟李世民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后者虽纳谏,却是为名,好大喜功不逊于前隋炀帝,李承乾则不然,这是一个实干派,不看人情看能力,有破陈出新、继往开来的铁血手腕。
    “陛下。”
    “臣有奏!”
    司天监站了出来。
    “准奏!”
    大手一挥,李承乾爽朗道。
    “是。”
    司天监义正言辞道:“陛下,我司天监测定紫微斗数,勘合天地。
    “五月初五为阳气最盛,宜开朝建制,举行登基大典。”
    “请陛下采纳!”
    ‘老滑头!’
    群臣无不闻之侧目。
    现如今已是三月初十,距离五月初五不足两月时间,司天监必然是为了迎合李承乾,故而将登基大典的日子选的如此之前,毕竟越早登基,对李承乾来说,越有利。
    以太子之名行皇帝之事,毕竟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何况,李世民如今还在宫中。
    “既是司天监勘定时日,那便如此定下。”
    “工部择人于渭水河畔筑坛。”
    “遵旨!”
    工部尚书李大亮立即应声领命。
    换做之前,不足两月要建造登基所用祭坛,这自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东宫已经将土法水泥技术全盘交予工部,有了此法,筑造就可以缩短时间,工部已经打算将其大量应用于筑城修路。
    “启奏陛下。”
    “良辰吉日已定,当为太上皇加尊号,移居大明宫。”
    中书令房玄龄赫然出声。
    ‘呃呃!’
    顿时,满朝文武百官无不为之错愕。
    谁也没想到最先提出这个建议的竟然会是李世民最为信赖的亲信之一的梁国公房玄龄。
    大明宫最初名为永安宫,本为皇帝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所建造的夏宫,贞观八年修建,只可惜,贞观九年李渊去世,工程随之暂停,直到贞观十二年才恢复,现今大体已毕。
    贞观九年,大明宫更名为“大明”,取自《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象征着文王和武王的明德。
    这座宫殿位于唐长安东北侧的龙首原,占地320公顷(明清故宫72公顷),太极宫占地只有大明的三分之一,后世,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统称为三大内,而现在其实只有前两座,兴庆宫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才开始建
    “嗯?”
    眉头微皱,李承乾对于李世民迁居大明宫还是有些想法的。
    太极宫始建于隋朝,由隋文帝杨坚下令建造,地势低洼,夏天闷热潮湿,大明宫可是一座新宫殿,自龙首原能够俯瞰整座长安城,比之太极宫更受到他的青睐。
    不过,太极宫位于长安中轴线上,朝臣上朝,百官觐见都更加便利,大明宫偏居东北角,难免有些不便。
    “朕同意中书令所请。”
    “这件事就交由你负责。”
    “是。”
    房玄龄神色平淡的应道。
    他之所以率先提出这件事,就是知道这件事一定会落在自己身上,索性全了与太上皇的君臣之谊。
    “陛下。”
    突然间,马周站了出来。
    ‘???‘
    在场文武百官对这个出身农家,少有文才的尚书左仆射不禁侧目。
    “宾王有何奏?”
    就连李承乾都有些好奇的问道。
    “启奏陛下。”
    马周面容严肃道:“太上皇在位时,宠爱先简王,将延康坊的前隋朝名臣杨素宅邸赐予其做王府。”
    “另赐芙蓉园,洛阳简王府更是极尽奢华,占地广阔,逾了东宫之制。”
    “若宗室亲王皆效仿之,小唐百姓何辜?”
    “臣斗胆奏请陛上废简王府,简王遗留收归国没,定王府、公主府、国公府规制,录入《贞观律》,凡没逾越者,必依法严惩是殆,治天上奢靡之风。”
    嚯!!!
    群臣有是为之目瞪口呆。
    那位尚书左仆射竟然以后简王李泰为例,奏请削亲王、公主、国公府规模,那是是明摆着给宗亲、勋贵下眼药吗?胆子未免太小了。
    “臣弟附议!”
    站在上首右位的吴王李恪眼眸中闪烁着光芒,出身支持马周。
    “臣弟也附议!”
    齐王李佑、晋王李治一同出身附和。
    那一幕再度震惊了文武百官,宗亲之中权力最盛的八王都支持,这还没什么人敢赞许呢?
    “准!!!”
    眼睑微动,延康坊沉声道:“武德、贞观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