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12章流落敌占区(第1/2页)
朱康躺在土炕上,感受着身体传来的阵阵酸痛。
一个多月过去了,那些撕裂般的伤口总算愈合得差不多,但左肩膀那道刀疤还在隐隐作痛,提醒着他辛庄那场惨烈的突围战。
“军爷,今儿个又要听消息吗?”李大爷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小米粥。
这个六十出头的老农民,这些日子把朱康当亲孙子一样照顾。
毕竟朱康手里有着几根金条。
“嗯。”朱康接过粥碗:“李大爷,昨天镇上有什么新消息吗?”
李大爷在炕沿上坐下,摸了摸胡须:“听说富金山那边打得厉害,鬼子调了好几个师团过去。还有人说,第四十一军就在富金山一带。”
朱康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一个多月来,他每天都在打听父亲部队的消息,现在终于有了确切的线索。
“您确定吗?”朱康放下粥碗,声音有些激动。
“八九不离十。”李大爷点头:“我那个在县城卖菜的侄子亲耳听到的,说是鬼子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在富金山打一场大仗。”
朱康心中一阵激动,但随即又担心起来。
富金山距离这里至少有四百多里路,而且要穿过好几道鬼子的封锁线。
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这趟路可不好走。
“军爷,你是不是想去找你们部队?”李大爷看出了朱康的心思:“我劝你再养两天,身子骨还没完全好呢。”
朱康摇了摇头:“李大爷,我已经在这里躲了一个多月了,再不回部队,怕是要被当逃兵处理了。”
其实朱康心里清楚,以他在第四十一军的地位,绝不会有人敢说他是逃兵。
但作为军人,在这种关键时刻离开部队,始终让他心里不安。
“那你打算怎么走?”李大爷担心地问:“从这里到富金山,少说也要穿过三道鬼子的岗哨。”
朱康想了想:“我打算先到县城,然后想办法搭车到徐州,再从徐州转道富金山。”
“太危险了。”李大爷直摇头:“现在到处都是鬼子和汉奸,万一被认出来…”
“富贵险中求。”朱康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况且我这副样子,谁能认出我是个当兵的?”
确实,经过一个多月的流浪,朱康早已没了军官的模样。
胡子拉碴,衣衫褴褛,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难民。
李大爷见劝不动他,只好叹了口气:“那你什么时候动身?”
“明天一早。”朱康的语气很坚决:“李大爷,这些日子多亏您照顾,这份恩情小子永世难忘。等打败了鬼子,我一定回来看您。”
“说什么傻话。”李大爷摆摆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况且你还是打鬼子的好汉。”
当晚,李大爷给朱康准备了一些干粮和换洗的衣服。
他把自己珍藏的一件棉袄也拿了出来,硬要朱康带着。
“这是我儿子留下的,他在前年被鬼子抓了壮丁,到现在也不知道死活。你穿着它,就当是替我儿子上战场了。”李大爷的眼眶有些湿润。
朱康接过棉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这些普通的老百姓,虽然生活艰难,但对抗日军人的支持从不吝啬。
夜深人静时,朱康躺在炕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明天就要踏上归队的路了,前路凶险未卜,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回到第四十一军,回到父亲身边。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夜风吹动着窗纸发出簌簌的声响。
朱康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辛庄突围时的场景,那些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而牺牲的弟兄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如昨。
“弟兄们,等着我,我一定会为你们报仇的。”朱康在心中默默发誓。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朱康就起床准备出发。
李大爷早就起来了,在灶台前为他热着豆浆。
“军爷,路上千万小心。”李大爷把热腾腾的豆浆递给他:“遇到鬼子的盘查,千万别硬顶,该装怂就装怂。”
朱康点点头,喝了豆浆,背起简单的行囊。
临别时,他从怀里掏出一块银元,放在桌上。
“李大爷,这点钱您收着,就当是我这些日子的伙食费。”
李大爷连忙摆手:“这可使不得,我救你不是为了钱。”
“您不收我就不走了。”朱康故作生气的样子。
李大爷拗不过他,只好收下银元,但又从屋里拿出一个小布包:“这里面是些草药,路上要是伤口疼了就敷一点。”
朱康接过布包,深深向李大爷鞠了一躬:“李大爷,您的大恩大德,小子永生难忘。”
说完,朱康转身走出房门,头也不回地向村外走去。
村子里很安静,偶尔有几声鸡鸣从农家院里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