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南京废墟上的不屈丰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期盼。“下辈子,还做川军!“他用尽全身力气大喊,将手榴弹抵在胸口,拉响了***。
    巨响震碎了古塔的飞檐,血肉与砖石冲天而起。夕阳的余晖中,半面残破的膏药旗被气浪掀起,在空中翻滚、扭曲,最终无力地飘落,沾满了尘土和鲜血。而鸡鸣寺的古塔,在这场惨烈的战斗后,彻底坍塌,只留下一片废墟,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远处,南京城的上空,硝烟依旧弥漫。但在这片废墟下,在每一个为保卫家园而牺牲的战士身上,都闪耀着永不熄灭的抗争之火。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不屈,什么是忠诚,他们的英魂,将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奋勇前行。
    秦淮河畔的芦苇荡在寒风中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枯黄的芦苇杆上凝结着冰晶,在暮色里泛着冷光,仿佛是这片土地上凝固的血泪。张铁牛蜷缩在一处坍塌的石桥下,腹部的伤口传来阵阵剧痛,肠子顺着被刺刀贯穿的伤口滑出,腥热的血浸透了他身下的碎冰。
    “营长,该换药了。“卫生员小王的声音带着哭腔,颤抖着的手拿着半卷绷带。张铁牛却摆了摆手,从腰间摸出酒壶灌了一大口。辛辣的酒液顺着嘴角流下,混着血渍在下巴凝成暗红的痂。“别浪费绷带,“他哑着嗓子说,“留着给兄弟们用。“说着,他扯下腰间的绑腿,咬着一端,将伤口胡乱缠绕起来。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在冰面上砸出小小的坑洼。
    三十名战士散落在石桥周围,他们的军装早已破碎不堪,有的裹着从百姓家借来的棉被,有的脚上还穿着沾满泥浆的草鞋。老炊事班长老赵正在用刺刀削着冻硬的窝头,分发给众人。“吃!吃饱了才有力气杀鬼子!“他的声音洪亮,却难掩眼中的血丝。
    突然,通讯员小李跌跌撞撞地跑来:“营长,鬼子的骑兵追上来了!“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如闷雷般的马蹄声,夹杂着日军的吆喝和军刀碰撞的叮当声。月光下,骑兵队的钢盔连成一片银亮的波浪,正朝着芦苇荡席卷而来。
    张铁牛挣扎着站起身,扶着桥柱望向结冰的河面。寒风卷起他破烂的军装,背后道道鞭痕清晰可见——那是出川时,乡亲们为他“壮行“留下的印记。老人们说,鞭痕能驱邪避凶,能让远行的儿郎平安归来。此刻,这些伤痕在冷风中隐隐作痛,却让他的眼神愈发坚定。
    “川娃子们!“他突然大笑起来,声音在河面上回荡,“咱们让小鬼子见识见识啥叫‘水上漂‘!“说罢,他带头跳进刺骨的河水中。冰层碎裂的声响清脆刺耳,冰冷的河水瞬间漫过腰际,仿佛千万根冰针同时扎进伤口。
    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紧随其后跃入河中。刺刀在冰碴间挥舞,划出一道道鲜红的血路。河水浸透了伤口,疼痛如烈火般灼烧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但他们咬紧牙关,奋力朝着对岸游去。
    日军骑兵在河岸勒马,机枪疯狂扫射。子弹如雨点般落在冰面上,激起串串水花。战士老周突然惨叫一声,眉心绽开一朵血花,栽进水中。鲜血迅速在冰面上晕染开来,染红了周围的河水。另一名战士试图去拉他,却也被流弹击中,倒在冰面上,抽搐几下便没了动静。
    张铁牛感觉肠子在冷水中浸泡得发麻,每划动一下手臂,都像是在撕扯着自己的内脏。但他咬着牙,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爬上对岸。芦苇丛中,他抹了把脸上的血水,举起大刀:“跟我上!“
    战士们从芦苇荡中突然杀出,如同一群从地狱归来的恶鬼。大刀闪过寒光,砍断马腿,战马嘶鸣着跪倒在地;刺刀精准地捅进骑兵的腹部,鲜血喷涌而出。李二柱瞅准时机,一刀劈向一名日军军官。刀刃落下的瞬间,温热的鲜血溅了他满脸,腥甜的味道让他更加疯狂,挥舞着大刀继续砍杀。
    然而,敌人越聚越多。三架轰炸机从云层中俯冲而下,尖锐的呼啸声刺破长空。张铁牛看着身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小王被弹片击中,倒在他怀里,年轻的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老赵被机枪扫中,手中还紧紧握着那把菜刀。
    “***小鬼子!“张铁牛红了眼,突然扯开嗓子唱起川剧:“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苍凉的唱腔在硝烟中回荡,带着川渝大地特有的豪迈与悲壮。他将最后三颗手榴弹捆在一起,拉响***,朝着日军的机枪阵地冲去。
    爆炸的火光冲天而起,气浪掀飞了周围的日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铁牛仿佛看见五宝家门口黄葛兰的在春日里泛着新绿,母亲正站在门口喊他回家吃饭,炊烟袅袅升起,飘散在熟悉的山谷间......
    秦淮河的水依旧流淌,血色的波浪拍打着河岸。芦苇荡中,零星的枪声渐渐平息,只留下一片寂静。但这片土地上,永远铭刻着川军壮士们的英魂,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抗日悲歌。
    1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