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征途漫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张破旧的木桌旁。墙上挂着一张手绘的康庄地形图,杨雪峰用树枝指着地图上的各个点位,有条不紊地部署着:“一连负责村口防线,重点构筑反坦克壕沟;二连在村子东侧设置暗堡群;三连在村西头修筑散兵坑,形成交叉火力。记住,每个工事之间必须保持火力支援距离。“
    “报告团长!“三连长举手问道,“我们连只有二十挺机枪,火力是不是太薄弱了?“
    “这是我们目前能调配的全部重武器了。“杨雪峰沉声道,“但别忘了,我们还有一样最厉害的武器——川军的血性!“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都清楚当前的形势,我们装备不如日军,兵力也不占优势,但我们身后就是台儿庄,就是千千万万的同胞。我们退无可退,唯有死战!“
    会议结束后,紧张的工事修筑正式开始。士兵们分成小组,拿着铁锹、十字镐等简陋工具,在刺骨的寒风中奋力挖掘。冻土坚硬如石,一镐下去只留下浅浅的痕迹,不少士兵的虎口都被震裂,鲜血顺着镐柄往下流,但没有人停下来包扎。
    “加把劲!“杨雪峰亲自加入挖掘队伍,“当年我们川军出川,连草鞋都穿不上,现在有铁锹有镐头,还怕修不好工事?“在他的带动下,士兵们的干劲更足了,挖掘声、号子声此起彼伏。
    然而,老天爷似乎也在考验着这群川军将士。正当工事修筑到关键阶段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转眼间便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混着泥浆,让本就泥泞的道路变得更加难行。沙袋被雨水浸透,变得异常沉重,几个士兵合力才能拖动一个。
    “不能停!“杨雪峰站在雨中大声喊道,“小鬼子可不会等雨停了才进攻!“他带头扛起沙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工事处运送。在他的感召下,士兵们不顾浑身湿透,咬牙坚持工作。有人滑倒在泥水里,立刻被战友拉起来;有人的伤口被泥水浸泡,疼得直冒冷汗,却只是简单包扎后继续投入战斗。
    夜幕降临,雨势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杨雪峰看着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心中满是心疼。但时间紧迫,他只能不断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多挖一寸战壕,就能多一分胜算!“
    就这样,在连续三天三夜的艰苦奋战中,康庄防线终于初具规模。村口挖了三道反坦克壕沟,沟底布满尖桩;村子四周建起了密密麻麻的散兵坑,彼此之间由交通壕相连;暗堡群巧妙地隐藏在民房和土堆后面,形成了交叉火力网。最让人惊叹的是,士兵们还利用村里的废弃砖瓦,在关键位置筑起了坚固的机枪堡垒。
    看着眼前的防线,杨雪峰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这哪里只是一道防线,这是全团将士用血汗浇筑的生命屏障!他走到一处机枪阵地前,拍了拍正在擦拭枪支的士兵:“小伙子,干得好!等小鬼子来了,就让他们尝尝咱们川军的厉害!“
    “团长放心!“士兵抬起头,眼神中透着坚定,“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绝不让鬼子靠近半步!“
    此时的康庄,在经历了三天三夜的奋战后,终于在暴雨中完成了蜕变。曾经宁静的村庄,如今布满了防御工事,处处弥漫着肃杀之气。杨雪峰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远方的地平线。他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但他和他的157团早已做好了准备。
    “报告!“一名侦察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日军先头部队距离康庄还有二十里!“
    “通知各连,进入战斗位置!“杨雪峰的声音冷静而坚定,“是时候让小鬼子见识见识,什么是川军的铁血防线了!“
    随着一声令下,157团全体将士迅速进入阵地,他们握紧手中的武器,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一场关乎民族尊严的生死之战,即将在这片被汗水和鲜血浸透的土地上展开。而康庄的防线,将成为川军将士们用生命捍卫的最后一道屏障。
    1938年3月的鲁南大地,寒风裹挟着黄沙在旷野上肆虐。杨雪峰站在队伍最前方,望着远处康庄城墙上斑驳的弹痕,腰间的二十响手枪仿佛突然变得滚烫。两百余天前从自贡出发时的草鞋印记,此刻正与这片焦土上的弹坑重叠——这是他们跨越千里的最后一步。
    “报告团长!“通信兵跌跌撞撞跑来,军装上沾满泥浆,“王副军长命令,全团即刻进驻关帝庙阵地!“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沉闷的爆炸声,惊起芦苇荡里的寒鸦。杨雪东背着医药箱冲到哥哥身边,少年的脸庞被风沙打磨得黝黑,却掩不住眼中跳动的火苗。
    队伍刚进入阵地,李彬便踩着满地碎砖赶来。参谋长的灰布军装早已褪成土色,胸前的地图袋磨得发亮,里面藏着他们穿越豫东平原时用草木灰绘制的路线图。“日军矶谷师团正从峄县方向压过来,“他展开皱巴巴的作战地图,手指点在台儿庄西门,“咱们157团守的这片区域,是整个防线的咽喉。“
    夜幕降临时,陈云飞带着先期抵达的部队前来会合。这位新任副师长的马靴上还沾着徐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