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背得很熟。后来活到八十几岁、七十多。怎么说呢?他造了很多善业,其实这种善业的业力,不只是使令他增长寿命而已,不应该只是这样;他下辈子,除非他临命终起恶念,他如果很正常,这样子过去,他应该下辈子不是人,就是天,他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应该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可乐果报。你看他的情况就知道,他是真正内心转变过来,真正是觉悟了。在觉悟之前,他这个业力,一个人造善的时候,他不但是会为未来创造一个可乐果报,而且会折损他过去的恶业,这是这样子,一方面也会折损他过去的恶业。这是讲世间上。
不过这个地方要注意!要折损过去的恶业,你一定是内心要有所转变,下一科会说「转变由心」。在唯识学上说,我们的内心有两种功能,哪两种功能呢?第一个是发业;第二个是润生。
第一个发业。
因为我们这个念头,它在种子位,当然是不造业,它一活动起现行的时候,它就会造作业力,可能是善业,可能是恶业。对望着未来说,它对未来会有一种可乐不可乐的果报,一种功能会出现,发业。
第二个润生。
就是你是善念起的多,就很容易去触发我们过去的善念、善的业力,就不容易去触动过去的恶业。
譬如说,我们有一个田地,有很多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不是都能得果报的,要怎么样呢?要有阳光、水分,才能够得果报,你单单是种子不能够得果报,要有一些助缘。如果这个种子你都不去灌溉,它就永远存在,但是它不能得果报,要润生。就是你这个念头有润生的作用。
所以一个人经常起善念,特别临命终的时候,就容易触动过去的善念。你起恶念,你一方面造作一个恶业的力量,对望着未来来说,你创造一个恶业。对望你过去来说,你不容易去滋润过去的善业,不容易,这样讲懂吗?就是我们的念头有发业、有润生。
我们讲苦集灭道那个集谛,集。这个苦、集,是讲世间的因果,这个苦集,苦谛是约果报,集谛是约因。
什么叫集呢?集者,招感性。它有招感果报的功能。
这个集有两种的内涵:一个是业力;一个是烦恼。
单单是业力,是不能够得果报,要有烦恼的滋润,就是这个种子要变成这个有,十二因缘里面这个有,这个有就会得果报了,这个爱、取、有,就是一定要有烦恼的滋润。
譬如说,你有一种很特殊的烦恼,这你自己才有而已,而且这个烦恼在你的生命当中经常出现,今天出现、明天出现,一天出现好几次,这种情况你下辈子就很容易得果报。甚至于你今生当中,你的身体也会有一些病痛,跟这个烦恼有关,会有关系。当然这个病痛,可能你过去就有这个业力,但是你那个烦恼会不断的滋润它,你虽然下辈子是三恶道,但是你这个烦恼的活动,会去刺激过去的恶业,使令你今生就会有某方面的病痛,或者某方面的灾难,就是烦恼一方面会润生,它会滋润过去的业力;一方面它会去创造未来的业力,当然你要把它消灭,也就不同。所以它是有发业跟润生两种情况。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贤愚经》里面,讲到一个佛在世的时候,在一个森林,这个森林里面有一只鸟,这个鸟长得非常的高大。这只鸟它有一个特色,它的声音特别美,特别美妙好听,他对他自己的声音,也非常的有自信,也非常的欢喜,他能够唱出那么美妙的声音,他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好。他住处的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住阿兰若的比丘在那边修行,经典上并没有说,这个阿罗汉是一个凡夫,圣人,它没有说,就是一个比丘。这个比丘经常诵经,而这个比丘诵出的声音,比这只鸟更好听。这个鸟他对声音很执着,他看到这个比丘诵经好听,他就定期的,这个比丘诵经,他就跑到屋檐上去听,经常去,今天也来,明天也来,经常就来听。
有一天,他正在听比丘诵经的时候,他很专注,就被这个猎人用箭把他射死。射死的时候,他当时所攀缘的是佛法僧,是一个法宝的境界,所以他因为临命终的时候,所缘念的是一种正法,就生到忉利天去了,这个善业得果报了,生到忉利天。
这个天人他是化生,无而忽有,他父母亲突然间就在躯干里面生出来,就像我们八岁的小孩那么大,八岁小孩那么大,无而忽有。这个小孩他就吃天上的乳,牛奶的乳汁,那个是地乳,他吃了以后,很快的就长了很大,就种种的五欲的快乐。
不过这个天人他刚开始去的时候,一般他都会去做一件事,什么事呢?他会用他的神通去观察,他是什么因缘做天人,当然他天做久了,他就不在乎,他完全看到现在的五欲,完全享受。但是他刚刚生天的时候,他会去注意。喔!我过去是一只鸟,听这个比丘说法,被这个猎人射死了,这样生天了。他就对这个比丘有感激的心,就拿天花去丛林里面找这个比丘,就在这个比丘诵经的时候,天人就散花。这个比丘就说:散花者谁?他说:我是一个天人,我是过去是一只鸟,因为你听你说法,得到生天的果报,现在来感激你、供养你。这个比丘就很高兴,就为他说法。说法以后,这个鸟就证得初果解脱法门。他证得初果以后,就回到天上去了。这个故事,佛陀就赞叹这个闻法的功德,这段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在生命当中,要能够不断的熏习大乘佛法的善根,这件事情,可以说在整个生命是最重要的,虽然佛法是积集福德、智慧资粮,但是智慧资粮它比福德又更重要。因为福报本身它是可乐,但是它不能够成就解脱分,而我们去栽培这种大乘佛法的善根,它能够成就解脱分。
你看一只鸟他都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栽培的善根,下辈子就成熟。所以我们看《金刚经》也说:你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恒河沙诸佛,不如你听闻《金刚经》四句偈。为什么呢?你都不听闻佛法,你就是做人天福报,你根本就没有出世的善根,不能成就解脱分的。你得到了人天,你到了天上去得果报,受完果报的时候,你烦恼一活动,很可能到三恶道去。而我们栽培了出世的善根,特别是大乘的善根,你就有这个解脱分,有得度的因缘。有得度的因缘,佛菩萨就有办法。这佛菩萨要说法,你一定本身的内心当中,要有得度的因缘,要有善根,否则佛菩萨没办法。所以我们从唯识的熏习角度,我们不断的读诵大乘经典,不断的思惟大乘的法义,这点倒是很重要的,跟我们以后成佛的快慢,有很大的关系。好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