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因为这个乘有运载的意思。如来乘种性,这个人一定要成佛的,他不会证阿罗汉果,不可能;
    第四种人是不定种性,他对前面的声闻、缘觉、如来种,他不决定。他要遇到大乘的法师,他就发菩提心;他遇到小乘的学者,他就发出离心,这个人的善根是不决定,叫做不定种性;
    第五种是无性种性。无性种性就是说,这个人无始劫来,完全没有出世的善根,他顶多能够生天。他就是做一些人间的善法生天,然后偶尔到三恶道去走一走、人间走走,他的活动的空间就是六道,他完全没有听闻出世的善法,无性种性,没有出世的善根。
    唯识宗是把这个「性坚持种,令不失故」,就是我们的内心,在这个内心的微细处,我们有五种的情况。
    我们大乘净土法门的《观经》,我们往生净土以后,花开见佛悟无生,你看《观经》的九品,会有一些的差别。有些人见到阿弥陀佛,佛陀为他讲大乘法,他就证到无生法忍;有些众生看到阿弥陀佛,佛陀为他讲小乘法,他先证初果,这个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这个问题。当然这个意思,不是佛陀那方面的问题,佛陀的心是平等。《法华经》上说,佛陀的说法就像大雨一样,普润一切的众生。这就是我们这个心识当中,有些人栽培的是一种小乘善根的根性很强,这个时候他招感的佛陀,就是要说小乘法;这个人是成就大乘善根的,佛陀为他说大乘法。天台宗智者大师就是依止《法华经》,开出了藏、通、别、圆四教。四教的众生呢,藏通别圆四教的众生,往生到佛国以后,佛陀会次第的为他们讲藏通别圆四教的法门,使令他们次第的,或者是圆顿的悟入佛的知见。
    你要看《法华经》,特别是看天台智者大师的批注,你会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什么感受呢?就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栽培一个大乘的善根,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譬如说我们现在的台湾有些法师,他认为现在的时代,这个大乘佛法太过于玄妙,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实际的走小乘法就好,就退大取小。当然我们可能会在小乘法当中,很快的就有很大的成果。但是以《法华经》的思想,「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你走的是一个远路了,你走错了,你退失了大乘善根,你走错了。
    舍利弗尊者领了五百比丘修行,这个五百新学比丘,跟着舍利弗大阿罗汉修行。那大阿罗汉当然他要教弟子,他都先入定观察这个人是小乘善根?是不是有没有善根。舍利弗就观察说,这五百个比丘,假设在今生的生命里面,不要还俗、不要退失道心、不要放弃努力,决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证阿罗汉,他观察的结果是这样,这些善根都成熟了。但是这个当中有曲折,就是他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出现。出现以后,文殊师利菩萨就为他们说大乘法,大乘的空义。这些人听到了以后,因为他们的大乘善根不是很坚固,都起邪见、颠倒,就是错会了消息了。错会消息以后,结果堕到三恶道去。堕到三恶道去,舍利弗尊者就很疑惑,就问佛陀说:「这些五百比丘,如果我好好的教育,他们能够成就阿罗汉的,这个文殊师利菩萨一来,这样子一弄,就到三恶道去了。」佛陀说:「文殊师利菩萨给他们大利益」。怎么说呢?就是说菩萨的善巧,他不在乎你短暂的到三恶道去,而是你要能够成就大乘善根,是最快的成佛的路。就是说,因为你必须要让他栽培大乘善根,这个短暂的痛苦是要接受的。
    《法华经》也有一篇,叫做《常不轻菩萨品》,这个常不轻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他是一个比丘。这个比丘他的修行方法他很特别,他度众生,就是看到众生,就跟他跪着就顶礼,顶礼以后就说一句话,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他就是用这样子来弘扬《法华经》,弘扬《法华经》的要义,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有的大乘的菩萨听了很欢喜,增长他的大乘善根;有些小乘、小者听到以后,就不欢喜,说:「你这个比丘是哪里来的?虚妄为我们授记。」就对他毁谤,甚至于拿棒子、石头打他。但是打他,他也是远远的跑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结果那些打他的人,都堕到三恶道去,到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这些都是在座的大乘菩萨。他就指哪一个菩萨、哪一个菩萨,都是过去我因为用这种相反的,用逆向,用相逆的方式来度他。
    智者大师就解释说,因为菩萨度众生,他所考虑的角度,是要你能够急速成佛,成就大乘的善根,这件事情是很重要。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学习大乘佛法,我们对大乘佛法不要退失信心,没错!这个大乘佛法,是一个三大阿僧祇劫的远路,是的!但是我们看看大乘佛法菩萨的境界,那我们的确做不到。但是我们内心当中,能够在生命当中,成就大乘的善根,这件事情是不可思议的,以《法华经》的思想,是不可思议!就是你往生净土以后,阿弥陀佛就直接跟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