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要有很深入的了解,你知道烦恼的造作,所创造出来的罪业,会使令你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决定不能相续的。
所以你对烦恼的过患,要很深刻的去思惟,你才能够快刀斩乱麻的,这个是我们的正行。
有改过、积善的助行跟正行还不够,还要「谦卑」。
第三个看「谦卑」。
「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我们经常的改过、经常的积善,也经常的信愿持名,我们内心当中的功德不断增长,罪业不断的消灭。但是我们不要产生骄慢,经常产生「惭愧心」跟「忏悔心」。
怎么做呢?「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即使我们平常能够积功累德、信愿持名,我们觉得还是很浅,不要自己去「矜夸」,矜就是骄慢,夸就是夸大,夸大自己。
这件事情是这样子的,我们讲「谦受益,满招损」。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有些人的功德能够不断的增长;有些人的功德修到一个程度停下来,甚至于开始退步了,没办法增长,他的功德没办法一直增长。
为什么呢?就是这个谦虚跟骄慢的问题。有些人经常保持一个谦卑的心,他这整个过程当中,他的功德能够无穷尽的增长,谦受益;有些人他这个「我」很大,他做一点善事,一定要把事情给讲出来的。
你这样子即使能够修功德,你不能成就大功德的,不可以的,满招损,你折损你的功德,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不要去夸赞自己的功德。这是一个总说,「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这是谦卑的总相。
别相有三段: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这个「管」就是要求。平常待人处事,要求自己就好,不要要求别人,我们要紧以德服人,你想使令他改变,你要用德行来感动他,他才会服气你。
「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向好的地方学习,不要跟坏的学习,我们尽量往增上的境界学习。你不要说:你为什么拜一百拜而已,他拜五十拜而已。你就是跟坏的比,就是要跟好的比,就是我们眼睛要经常往上看。
「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观察一切人都有很多的功德,我们看到别人都是功德。这个人他有拜佛的功德;这个人他不会拜佛,他能够做事;这个人不会拜佛,也不会做事,但是他能够安住也不错。
就是人有各式各样的功德,都是菩萨。但是我这个人有很多的缺点,就是生死凡夫,看自己很多缺点,这个都是谦卑的心态。由于我们谦卑的心情,能够使令前面的助行跟正行的功德增长广大。
这个是讲到因地三种的修行内涵,助行、正行跟谦卑。再来我们看这个果地,这样子修有什么好处呢?
「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假设我们能够根据前面的三种方法去修,你临命终的时候,一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有这种果地的功德。
好,这是我们这次的《印光大师文钞》选读,跟大家讨论。他就是很平常,但是平常当中看出不平常。他很实际,他也不谈玄说妙,但是他就是要求你,在待人处事当中,怎么样去断恶修善,就是一个很实际的修行方法。
我想大家都能够感觉的出来,印光大师的确是是一个老实的修行者,他老人家的《文钞》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师答]:「给人家方便」,这个是忏公师父说的话。那个事情是这样,我在莲因寺斋戒学会,可能有些人在场,那个时候做晚课,做晚课之前。
忏公师父进来说:今天刚刚电话都没人接,这响了很久,我们修行人给人家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就是他打电话进来有事情,你去接一下,有什么事情,我们能够满这个打电话的人的心愿。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待人处事,在我们的范围之内,能够做得到的,多多帮助别人,给人家方便。他有障碍,他不方便,他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前面有石头,他不方便,我们帮他推一下,把石头推开,这样子就是给自己方便。为什么呢?以后你有问题的时候,就有善知识出现。这个我自己有感觉的,是这样子,所以我愿意从事僧教育就是这样,我多栽培别人,我发觉自己因缘也不错。
当然我们不是说一定要做什么事,要紧就是你待人处事当中,譬如说,我们今天去用洗手间,用完以后,我们主动把它洗干净,给人家方便,处处去想到别人,你以后因缘就不错,这个是深信因果。
待人处事多考虑到别人的权益,多替别人着想。
他修行有问题,他不好意思讲,我们主动的帮他解决,我们今天为众生所做的一切业力,总有一天是会回到我们身上的,功不唐捐。
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不是上帝作主的,不是!也不是无缘无故会出现什么事,不是的!这个世界上是由「业力」决定的,我们的业力,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