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毛上,这是譬喻把「死」这件事情,经常的放在眼前,提醒自己。
这个死字是怎么观呢,下面就详细说明。
「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
这个就是一种智慧,天台宗五停心「多痴众生因缘观」,多痴,什么叫做痴呢?简单说就是无明,不能照见诸法的真谛跟俗谛的一种愚昧。要以佛法说,你是一个博士,但是你不了解因缘法,你是一个痴人。乃至于我们一个学佛人,我们要是正念不现前,一天过一天,特别我们要是出家久一点,业障也淡泊了,烦恼也不是很强烈,一天过一天,感觉到好像是风平浪静,贪烦恼也不活动,瞋烦恼也不活动,但这个是什么境界呢,痴烦恼的相应。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作因缘观,就是我们这一念的寂静心当中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佛陀在《阿含经》告诉阿难尊者说:阿难你看,你看那个大梵天王,当然大梵天王不是一个,有很多的大梵天王。大梵天王有时候入定,有时候出定,他是初禅。祂说那个大梵天王他入定的时候,他那一念寂静的心当中,他感觉什么事都没有,风平浪静。但是以佛的眼睛来看这件事情,他那一念的寂静心当中,积集了无量无边的烦恼跟罪业在里面。所以我们就是要作因缘观,观察过去、观察现在、观察未来。
佛法讲因缘是讲三世,就是我们先观察过去,我们往过去的生命去观察,怎么样观察呢,「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我们过去有很多的生命,在人间得果报、在天上得果报,有种种的果报。每一期的果报当然都造很多业,这个业是怎么回事呢?「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大部分都是造恶业,而且业是无量无边。就是现在我们这一念心,当然我们这一念心有八识,我们这一念心,它不但是不断的生起作用,也蕴藏我们过去的很多业力。我们这一念心,感觉到现在好像什么事也没有,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但是其实不同!我们要入这个因缘观,哎呀!不得了!「所作恶业,无量无边」,我们这一念心聚集了过去生中所含摄的五逆十恶,种种的罪业在里面。这些罪业有多少呢,讲一个譬喻,「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当然业是没有形相的,但是「假设」,假设这个业就像抚尺一样,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假设把我们每一个人过去的恶业累积起来,十方的虚空不能容受。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就是我们这一念风平浪静的心中,它积集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在里面,我们要知道这件事,很多的罪业我们都还没得果报,这是对望过去。
再看现在我们现在是怎么回事呢。
「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
今生的因缘不错,过去生当中,我们有五戒、十善的善业,在三宝当中也栽培了善根。所以在整个修道当中,有两种殊胜因缘:
第一个、今得人身。在六道当中要能够成就解脱,转凡成圣,你一定是在「人身」是最好的,因为这个人的果报,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意根,念力特别强。三恶道太苦恼了,心力不能集中;诸天的五欲乐太快乐了,他心力也不能集中。只有人的果报,他是苦乐参半,我们这一念心的念力强。
其次「又闻佛法」。你的念力强,又有佛法住世。你出生的时候,最好是在正法时代,佛陀住世,见到佛陀为你说法,最好!或者是像法,但起码要末法,就是你出世的时候佛陀灭度,阿罗汉圣人也灭度,但起码还有比丘、比丘尼,穿着出家衣服的僧宝,他能够弘传佛陀的教法,使令我们觉悟诸法的真理,这个也是很重要。
《瑜伽师地论》上说,成就圣道的两种因缘:第一个、善得人身;第二个、生于圣处。这个殊胜的处所,就是要有佛法住世。现在呢,我们看看现在的因缘是不错,又得到了人身,佛法正法过去了,像法过去了,至少语言文字还流传下来,整个修行的理论方法,明明白白的都纪录在经典里面,这件事情还是有希望,「苦集灭道」,这个「道」路还是很清楚,很清楚一条路的。我们看看现在因缘的确是值得把握!
再看看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未来是什么因缘呢?
「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假设我们不把握今生的生命来好好的念佛,求生西方,以后会有什么境界呢?这以下就说明了。我们前面说过,我们这一念,人类的这一念心,苦集灭道,积集无量无边的「集」谛,这个「集」就是烦恼跟罪业,「集」就是有招感性,有招感三恶道果报的特性,所以说我们要想,我今生要不解脱,这个事情就有很大的问题了。你看:
「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
这个罪业它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哪一生当中,临命终的时候,起烦恼来滋润它,它马上就得果报了,就到地狱去得果报了。这以下印祖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