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的所缘境,他的身相、功德、名号,我们要加以简别,哦!名号是我们的归依处,名号,就是以弥陀的声音,阿弥陀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这一念无明的心归依处。这是第一个,抉择一个你所归依的处所,这个地方要清楚。
我们刚刚由粗到细,在十方诸佛当中,选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当中,选择他的佛号的理由说过了,这第一个,我们内心当中,知道「名号」是我们归依处,我们相信名号总持阿弥陀佛的功德。
第二阶段、「数数忆念,令心依止」。
这个时候,所谓的归依,就是你内心经常要依止这个境界,好像我们在大海中飘过来、飘过去;飘过去、飘过来。喔!我们找到一个船,这个时候把船抓住,这个船是我们生命的归依处,这叫归依。我们失掉了船,就掉到大海去。我们内心的心情也是这样,我们心中以佛号当我们的归依处、本命元辰。当然我们刚开始在归依佛号的时候,这个佛号在我们心中,是一种生疏的境界,无明烦恼是熟境界。刚开始是这样,但是没关系!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因缘生,你能够「数数忆念」。这个「数数忆念」就是你要有定课,要有定课。你刚开始先在静中修,再动中修。有些人不注重静中修,你不注重静中修,你动中的时候,这个散乱心就不容易得力。
所以刚开始一定要有一个寂静处,把万缘放下,这个时候,你思惟名号是我的归依处,为什么呢?临命终的时候,我诸根败坏、眷属舍离的时候,「名号」不会弃舍我,它能够引导我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感应道交,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它是我的依止处。这个时候,你就开始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以这句佛号,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重复的来生起我们这一念心,重复的,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这个时候,绝对都是勉强的,因为你要抵抗你的无明的那个势力,都是勉强的,任何人都是这样子,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但这是你唯一的路,因为你已经抉择过了。你为什么愿意这样的勉强呢?因为你前面已经抉择,「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我离开了弥陀名号,我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我要离苦得乐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别无选择,所以这个时候,你会重复的一次一次的去勉强自己,在佛号专一安住、相续安住。
经过这段时间以后,内心就会有变化。这个时候,佛号它慢慢就会由生而转熟,佛号在你心中,就慢慢慢慢生根,乃至于由这个根生起力量,无明的势力会慢慢淡薄。到最后:
第三个阶段、完全都是佛号,这个时候「心佛不二,能所双亡」。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你说你怎么能够往生?我们其实不必问别人,我们可以试试看,譬如说,你现在起烦恼,贪烦恼活动、瞋烦恼活动,你能够把你心中归依的本尊现出来,看看能不能现出来?现出来,你的本尊运转的时候,能够调伏烦恼,以调伏烦恼为修行的先务。那表示说,这个佛号的等流性,已经是强过烦恼的势力,那表示你往生是有希望。如果你平常面对烦恼现前的时候,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件事情还是很危险的,表示你那个归依,没有真正做到,而整个佛号在你心中,完全没有生根。
这件事情印光大师倒是很重视!就是说,如果你真正的确认,从此专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你今生决定要出离三界,决定要往生阿弥陀佛国,你真正有这种决心,你最好是把这个佛号,要念出一个味道来。密宗讲,你这个佛号要念到有点「觉受」,有点「证量」。如果你这个佛号没有念出觉受之前,以印祖的思想,你先不要修太多复杂的法门。因为你的本尊都建立不起来,你修多,结果到底你归依的本尊是谁?如果你能够把佛号,专心的念一段时间,念到这个佛号在你心中,喔!有点力量,运转比较顺畅,这时候再修大悲咒...什么咒,它变成一种帮助的助行。如果你本尊的证量、觉受都还没有生起,你就修一些杂行,可能会有问题。所以印祖的思想:
先求专,再求博。
你既然抉择佛号是你的归依,因为它简易、稳当,你就应该要重复的用这个佛号来熏习内心,直到你内心跟佛号有一点觉受为止。这个时候,你跟本尊有少许相应,我们不一定说要做到第三种境界,内心完全是佛号,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你不一定要这样,但是起码你能调伏烦恼。
这个归依,善导大师他提出一种观念,他说: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时候会佛号念得非常的好,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佛号在我们心中清楚分明的显现,内心一片寂静,寂静而明了,明了而寂静,不昏沉,也不掉举。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思惟:我现在有这种功德,完全是弥陀的功德,不是我有办法。善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