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陀的法身、报身,这个本门来说,他恒常存在这个法界。我们要读《法华经》,会给我们很大的希望,佛陀没有灭度,佛陀那个清净的法身,他那个清净本然、灵灵觉觉的佛性,存在这个法界当中,昼夜六时,他的大悲愿力,不断的在加持我们。
这个地方,我们身为一个大乘的佛弟子,要有的第一个观念,佛陀没有灭度。我们不要以为眼睛看不到的事情就不存在,你有这种思想,大乘佛法不能相应。我们的眼睛,讲的难听一点,一张纸就把这个眼睛给盖住了,我们眼睛是很有限的。
所以我们相信法华会上佛陀的圣言量,「深信诸佛皆充满」!佛陀并没有灭度!所以第一点,我们相信弥陀的大悲愿力是昼夜六时存在这个法界,不断的加被我们,我们必须清楚,这是我们对佛的一个认识。
佛陀的大悲愿力存在这个法界。那我们怎么跟他接触呢?这个地方是个问题。
二、自力能感——[能念]的自性功德力;[所念]的名号功德力。
我们再看第二个、「自力能感」。就是我们自己要准备的,前面那个是已经准备好了,佛陀准备好了。这个「自力」就包括一个「能念」、一个「所念」,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能念的自性功德力,一个所念的名号功德力。
(一)[能念]——自性功德力;
「信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是名信自。」
这个「信自」,相信我们的自性功德力。蕅益大师说:信我。这个「我」当然是凡夫、一个念佛人。「虽昏迷倒惑」,就是我过去没有接触到佛法净土法门之前,我的内心的境界是昏迷倒惑,就是颠倒。「苟一念回心」,如果我能够回转这一念心意呢,「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是名信自。」这个地方就讲到我们内心的体性跟作用。「自心本具」就约体性来说,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当然是打很多妄想,但是你不要小看它,你这一念打妄想的心,它的本质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的,它具足佛菩萨的一切功德,它只是被无明遮盖了,显现不出来,这显现不出来,不表示没有,所以第一个要记住,在性德上,我们要相信自心本具极乐。
在修德上,就是要「苟一念回心」。这一点要注意,我所以昏迷倒惑,我们凡夫就是颠倒,什么叫颠倒呢?我们讲一个譬喻说:你现在有两个朋友,有一个朋友是真正的好人,他不断的摄受你、关怀你,他能够引导你到安乐的处所。另外一个是一个贼,这个贼,他表面上也表现出对你很好的样子,但是事实上他把你所有的钱财都骗光了。但是我们凡夫内心这个思想有点错乱,我们总认为这个贼很好,我们喜欢跟贼在一起,不喜欢跟好人在一起。这个意思是说,这个就是所谓的颠倒,我们做了一些错误的判断,无始劫来我们内心欢喜随顺无明,不欢喜随顺三宝,这个就是颠倒。我们现在经过智慧的抉择「苟一念回心」,前面说过,开始抉择。
我们众生无始劫来「系属于魔,有生死过」,这个烦恼有种种的过患,这烦恼一活动,就创造很多生死的业力,就是让我们苦恼了,这个是贼,我应该要离开他。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一个大功德法聚,我能够依止弥陀名号,从弥陀名号这一念的活动当中,七宝池、八功德水,无量无边的依正庄严,就在这一念佛号的运作中,念念成就,这个佛号的确是我们的大归依处。这个时候你内心就转变,你内心当中,把前面归依无明的心情,转成了归依弥陀的心情,这就是「一念回心」,简单的说就是信愿具足,这个就是修德。
意思就是说「深信诸佛皆充满」,是的!佛陀的心情的确是很紧张,他那个大悲心的光明,昼夜六时在照着我们,但是世间上的事情不是单方面的,我们内心要有一种随顺的心,你没有随顺的心,佛陀是不能单方面救你的。
院长昨天也讲一个比喻,一个公案说:一个比丘。这比丘他贪念他的钵,结果他死了以后,其它的比丘分他的钵的时候,他起瞋恨心,你看,就在钵里面变一条毒蛇,乃至于佛陀要为他加持说法,他内心都不欢喜,跑到丛林里面去,因为瞋恨心,都把这个丛林都烧死。
我们有时候想,一个大威德的佛陀,众生那个烦恼心相应的时候,他就不相应(佛法)了。所以《摄大乘论》上说,「有情界周徧,具障而阙因,二种决定转,诸佛无自在」,佛为法王于法自在,这个是约佛来说,佛陀在一切法得大自在,佛陀到地狱去的时候,火不能烧、水不能淹、刀子不能割他,他是一切法得大自在,他有自在力,但是这个是约自受用。「具障而阙因」,你有业障的时候,佛陀不能救你,「阙因」,你跟弥陀没有因缘的时候,你不能念他的名号,跟他不结缘,佛陀也不能救你。还有「二种决定转」,就是你造业决定的时候;第二个受果报决定的时候,佛陀不能救你。
你看这个琉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