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午有止静、晚上也有止静,你先试试看把这五点安置在大地,依止实际理谛而住,然后你念念看,你念六字也好,四字也好,把每一点里面,放十句佛号,你严格要求你自己,中间有差错,这一片都不要。
你听我的话,你宁可不要养成一个随便的习惯,你说:我这十分钟才念三片,没关系!任何人刚开始都是从这边下手的,但是你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你以后会不断增上,如果你一开始就养成一个坏习惯,以后谁也没办法调整你,你自己也没办法。你说你有没有念佛?有念佛。念的怎么样?这件事就不知道。所以我们我们坐二十分钟,我来看看你念几片,然后看你内心的状态怎么样,那个明了性、寂静性怎么样,我一听就知道你大概是什么情况。
这是我们考试,有这个题目,这个是占百分之五十,这期中考的教量平均起来。但是我不一定说,你念多,我就给你高分,不一定,我要看看你跟佛号这个专一、相续的情况,我会问你几个问题。这个是讲到「念佛摄心方便法」。
我们再看第七面:
◎破除二障
一、掉举(心不寂静):观苦等过患,令心生厌离;作意无常等,破除掉举心。
二、昏沉(心不明了):思佛像等,诸可心境;修光明相,策与其心。
前面的五点记数法,它是使令我们内心跟佛号专一安住、相续安住的一个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在我们的内心造作的时候是有障碍的,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佛号之间有障碍,什么障碍呢?一个「掉举」,一个「昏沉」,使令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是应该跟佛号通身靠倒,但是你在靠倒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去接近佛号,为什么呢?掉举障碍你,昏沉障碍你,这两个障碍你,所以我们必须把掉举跟昏沉这两个贼,它的相貌给标出来。标出来以后,我们再说怎么对治。
一、掉举
我们先看掉举。这个掉举的行相,就是心不寂静。心不寂静就是说,本来我们这一堂功课,我们的内心的意思,是要以佛号为我们的所缘境,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但是念了三分钟、五分钟以后,我们这一念心就向外流动,就离开了我们所缘境,忘掉了所缘境,跑出去五欲、六尘的境界造作活动,这种情况叫做心不寂静,就是把所缘境给忘记掉了。这个是属于贪,贪心所收摄。这就是讲到,这个掉举的相貌是不寂静。怎么办呢?
这以下《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他提出两个办法:
第一个「观苦等过患,令心生厌离」。这第一个,观苦等,「等」就是不净这种过患,使令我们内心对于所爱着的境界生厌离心。这个地方是这样子,倒是蛮重要的,「观苦等过患,令心生厌离」。佛陀在《法华经》讲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讲「业处」,在这个《清静道论》讲业处,什么是业处呢?这个业的造作,就是我们经常喜欢去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造作,这叫业处。我们凡夫众生的业处,对我们来说,最熟练的业处,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五种境界,是我们内心最喜欢造作的业处,我们最喜欢到那五个地方去。
这个是怎么回事呢?在《法华经》佛陀讲一个譬喻说:有一个大富长者,这个大富长者有种种的宝物,拥有很多的儿子。当然这个大富长者在家的时候,小孩子就是听大富长者的招呼,相安无事,也过得非常的快乐。但是有一天,大富长者就离开了家庭,到其它地方去了,小孩子就失去了父亲,以后大家就开始颠倒。颠倒了以后,就是很多的蛇也跑进来了,一些的野干、一些的毒虫都跑进来。小孩子也不知道毒蛇的过患,就跟它们玩在一起了,这个地板搞得很脏,乃至最后整个房子就起火燃烧。这个时候,大富长者回来,哎呀!不得了!子女在大火当中,跟这些毒蛇搞在一起,非常的危险。大富长者过去就跟他们讲:哎呀!你们这个房子不能住,怎么办呢?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车子,有三部车子,这个车子能够乘着你在虚空到处游玩,神通三昧,种种的快乐。这小孩子就把这些野干、毒蛇给放弃了,也把这个三界的火宅给放弃了,跑到外面。跑到外面去以后,佛陀就给他一部大车,而不是给他三部车。
这个比喻,佛陀为了一佛乘的缘故,而分别说三。这意思就表示说,我们内心过去的业处,是习惯于在五欲的境界里面活动的,我们过去是这种思想,很习惯的,而且我们好像也不想改变。所以刚开始在念佛的时候,毕竟佛号我们是归依的没错,但是它是一个生疏的境界,你在佛号当中,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这是我们的一个希望,所以我们的心,随时会跑出去,又回到我们过去的业处活动,就是这种境界。因为熟境界嘛,很习惯。
那这怎么办呢?「观苦等过患」,这个时候智者大师说「诃责」。诃责五欲的方法,你思惟这五个业处,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这种财色名食睡。怎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