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告诉我们一个思惟方法:怎么会有凡夫呢?这个凡夫的生命是怎么来的?
就是「一念不觉」。
就是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在这宇宙万有当中,本来都是毕竟空体,没有正报的有情生命,也没有依报的无情,都没有的,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怎么开始会有生命产生呢?在《楞严经》说,就是一念不觉,就是最初的那一念清净本来的本性当中,动了一个念头。好!这个无始无明一动了以后,无明缘行,行缘识,就在这个地方,就从一切法毕竟空当中,就创造了一个生命出来,一开始是先累积了一个业力,从这个业力当中,就把这个虚妄的果报给创造出来。
这个虚妄的生命果报什么时候结束呢。它的生起是一念不觉,一直到你不断的修行,从外凡到内凡,然后到见道位。见道位以后,初地、二地、三地…十地,到等觉,等觉菩萨的时候,你最后坐在菩提树下,一念的相应慧,就在金刚喻定,你进入甚深禅定当中,生起我空观、法空观的时候,一念的相应,突然间把无始无明给破坏,这个时候,你整个有漏的生命完全消失掉,就是完全是清净法身,又恢复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彻悟禅师说,我们思惟在整个有漏的九法界,这样子流动,三大阿僧祇劫的生命当中,一下子做人、一下子做狗,慢慢慢慢到了圣位,到初地、二地、三地到等觉,这么一大段的九法界的生命之旅,前面是毕竟空,后面也是毕竟空。最初是一念不觉,最后是一念的相应慧,头尾都是一念。
那这个中间是什么,你最初就是那一念,最后也是那一念的觉悟。一开始是那一念的迷惑,把有情众生的生命创造出来,最后是学习佛法以后,一念的智能的光明,把整个九界的有漏生命完全息灭了。你头尾都是一念,当然这些中间的身心,都是你这个念头不断的变化,它剎那剎那变化,剎那剎那变现身心世界,就是这样,生命体就是这个念头的流动而已。
唯识学说:万法唯识。宇宙间一切的因果,就是建立在我们剎那剎那这个流动的心识当中,变现出来的,无我无我所。但是因为你心识的流动,不断的造业,不断的现果报出来,离开了现前的一念心,是无有少法可得,这个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若因若果,唯是一心,万法唯是一心。你要知道这个观念才可以修观,为什么呢?因为你知道万法唯是一心,你就知道心净佛现,你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一定要心净,而境界不是从外面而来的,是你内心所变现的,所以你才能够不生取着。你知道你这一念心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毕竟空当中,它不是断灭,你一动,就是一个因缘;你念佛,它就创造一个如梦如幻的佛的功德;你念三恶道,就创造一个如梦如幻的三恶道法界出来。这一切的法界,就是这一念心如是的造作、如是的显现,都不离开这一念心。这是整个大乘的殊胜,万法唯是一心,这个是很重要的。
「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这样子,你知道在整个观想中,都是如梦如幻的,不管是欢喜的境界、逆境都如梦如幻。我们再看下段:
「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有些人对于观想的境界不熟,理论也不清楚,他也没有读诵大乘经典,不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一心所变现,「以躁妄心,急欲境现」,他就是以这种有所得的躁妄心,念佛赶快要能够看到极乐世界,或者希望能够感应到,在现生看到佛陀,你这一念心向外攀缘有危险的。为什么呢?「此则全体是妄」你就依止妄想修行,你用你的攀缘有所得心来修行,这样子你的因地是杂染,你不可能去成就佛的功德,跟真心的功德,跟佛、跟真心都不相应,你这样子「因地不真」,已经伏下一个魔胎,要注意了。你一开始就想要见到什么,你就伏下魔胎了。
「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未如之何矣!」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这一切法都如梦如幻,万法唯是一心,你「妄欲见境」,你希望能够赶快见到阿弥陀佛,当然这一件事是好事,但是你这种有所得的心,会使令你内心躁动,你心不寂静,这个修行的功德相是明了寂静;但是你的躁动,越念佛越躁动,怎么念了半天,阿弥陀佛还没有现身呢?这样子很容易引起多生的怨家。这个多生怨家,如果你跟他结的缘很深,你过去害他、杀他,而他现在刚好在鬼神道,你在人道,然后你在修行,这个时候就有问题,他在鬼神道,他就「现作境界」,他可能会现出恐怖的境界来恐怖你,也可能现出你贪爱的境界来迷惑你。
既然你最初的时候,你的内心就是有所得,你不知道这些如梦如幻,你的因地就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