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眼前的青年一身崭新西装马褂,端的是风流倜傥,意气风发。
周砚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大师的影子。
像!
太像了!
可在张淑芬的记忆中,这位应该就是苏稽大户汪家四少爷汪遇,这个让她记忆深刻的青花瓷盆,确实精致而美丽。
莫非是本家兄弟,所以长得像?
“要得,保证给你装的巴巴适适。”张淑芬笑盈盈接过青花瓷盆,拿了双筷子,把切好牛肉一片片往盆里装,一圈一圈环绕,确实不错。
后边跟着的小厮递上木盖小心盖上,然后装进食盒。
张淑芬看着汪遇笑问道:“汪少爷这是又给未婚妻送的?你都送一年了,什么时候成亲,我们能不能去讨口喜酒喝?”
后边排队的客人也纷纷跟着起哄,脸上都带着笑。
“快了快了,再过几个月就去下聘,明年指定能吃上喜酒,到时候张姐和周哥可一定都要来。”说起未婚妻,汪遇脸上的笑容灿烂了几分,摸出一个银元递了过去,“不用找了。”
“谢谢,我们肯定来撒!”张淑芬笑容愈发灿烂。
一旁的周毅也是抬头笑着道:“要得!”
汪少提着鸟笼往一旁停着的马车走去,小厮提着食盒快步跟上。
周砚下意识想要跟上,却发现身体根本无法移动,只能目送那马车远去。
没错……
这是张淑芬的记忆,所以周砚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她的视线范围之内。
周砚没法,盯着汪少的脸,记住了他右颈处的黑痣,明天可以找大师验证一下。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碧蓝的天空,一行红色时间标注格外醒目:1937年6月21日
周砚伸手碰了一下栏杆,手直接穿模透过了石头。
他张了张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
很显然,他无法干涉这一段记忆,只能旁观。
或者说是——读取。
淑芬确实没吹牛,卤肉摊的生意实在太好了,排队的盛况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就卖完了一百多斤卤肉。
那些大户家的小厮,卤猪头肉和卤牛肉都是论斤买的,出手阔绰。
周砚甚至觉得,这比1984的苏稽,生意还要更好做一些。
狗大户是真有钱,而且乐意花钱。
不像1984,镇长一个月工资才堪堪过百,万元户都是超级富豪。
周砚注意到了卤肉摊旁蹲着两个小萝卜头,一个五岁左右,一个三岁左右,正全神贯注的看着一群搬运掉落碎肉的蚂蚁。
张淑芬不时看两人一眼,嘴角带着笑。
“大伯,二伯?”周砚若有所思,看着和帆娃确实长得像,虎头虎脑的,脸都肉嘟嘟的,可见家里条件确实不错。
卤肉卖空,食客散去,张淑芬和周毅开始收摊。
旁边停着的马车上下来一个穿褐色长褂,头戴黄色圆帽的中年男人,快走两步上前来,圆脸上堆起笑容:“张大妹子,卤牛肉专卖权的事你们考虑好了吗?我一年给你100块银元,牛肉的拿价再给你让一成,一天我至少要五十斤牛肉,只要你保证整个嘉州城里只有我们飞燕酒楼卖你家的卤牛肉。”
张淑芬笑吟吟道:“要得,黄老板这么有诚意,我们也合作一年了,这个事情就这样定了嘛。”
“这是……黄四郎?”周砚看着这个和黄鹤有七八分相似的中年男人,应该就是黄鹤他爹黄四郎了,确实是张记的长期合作伙伴啊。
“太好了!”黄四郎拍手,又连忙左右看了一眼,压低了几分声音道:“钱我明日让我老表来周村拿肉的时候一并送来,这份契约书你瞧瞧,没问题就签了吧。”
“黄老板,我做人做事你晓得的,不需要整这些,我说了嘉州城卤牛肉只卖你一个人,那我肯定不会卖一两给嘉州其他酒楼、饭店。”张淑芬没接那契约书,表情严肃道:“我虽是女人,但一诺千金。”
“要得!我信得过你。”黄四郎把契约书收起,又和张淑芬把卤牛肉的价格确定,便转身上了马车离开。
“妈妈,我饿了。”
“我也饿饿!”
两个小萝卜头跑了过来,仰着脑袋冲着张淑芬喊道。
“走嘛,妈妈带你们去买米花糖吃,家里给你们留了个卤猪蹄,中午热一热好吃得很!”张淑芬一手牵起一个,冲着周毅笑道:“我带娃儿去买菜,你先收嘛。”
“要得,我把东西装好了,就来接你们。”周毅憨笑着点头,把砧板和菜刀往一旁的平板马车上装。
“买米花糖去了~”两个小萝卜头甩开她的手,在石板路上开心地跑着。
张淑芬脸上带着笑,不紧不慢地跟在后边,一路上和小贩们熟络的打着招呼,在豆腐摊前停下买了一块豆腐,鱼贩子那里挑了两条鲫鱼,和商贩讨价还价,不一会手里就提满了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