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荣乐园做的鱼香茄子味道和周砚做的相近,但那是蓉城的饭店,厨师更是不知出自哪里。
他上回出差,在威海也吃过味道不错的鱼香茄子。
周砚微笑着宽慰道:「钱先生不用灰心,或许你还可以再说说你记忆中你母亲给你做过的菜,
在川菜之中,还是有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菜品的,比如嘉州甜皮鸭丶简阳羊肉汤丶璧山烧鸡公丶荣昌卤鹅—只要能找到一道,说不定就能精准定位。」
钱思远眼晴重新亮了起来,认真思索了一会道:「我母亲会用两片肥肉中间夹着糖,下边蒸一碗糯米,糯米也是甜的,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蒸一碗,味道极美。」
「这是甜烧白,这道菜也是经典川菜,各地坝坝宴几乎必上的一道菜,也没有代表性。」周砚摇头。
「我的母亲在冬天的时候还会把肉用盐巴和各种调料腌制风乾,然后用小火熏上烟熏味,后边大半年都能吃到用腊肉炒的各种菜。」
「这是腊肉,四川各地每逢冬天都会做腊肉和香肠。」
「我的母亲—」
钱思远不停回忆和叙述着记忆中母亲烹饪的味道,犹如在时间长河中寻味。
周砚总能准确的说出他描述的菜品,并且说出大概的出处和一些由来。
周砚会做的菜不多,墙上的菜单概括所有。
可他吃过的川菜,足以写满整面墙,几乎跑遍了四川,并且对许多菜的渊源都有所了解。
呐,这就叫专业!
钱思远母亲擅长的川菜品类不少,但都是非常经典的川菜,尤其擅长小煎小炒,而且家里常年放着三个泡菜坛子,一年四季都有泡菜。
周砚笑着道:「钱先生的母亲多半家里有厨子,那年代,一般人家女子,可学不到那麽多经典川菜,听着做的都还挺正宗。」
钱思远点头道:「我母亲说过,我外公确实是厨师,家传的手艺,传男不传女,她从小爱在厨房待着,帮着切菜,也偷偷学了些做菜的手艺,但那年代女子不让掌勺,便只能在家里做做。」
「难怪。」周砚点头,这就说得通了,越是这样,那就越难从她掌握的菜品里分析家乡。
「我母亲做过的菜,我印象深刻的就这些了他,但据你所说,都是川菜中的家常和经典菜品,
无法判断她的家乡在哪是吧?」钱思远神情有些失望,可周砚能把他说的每道菜名准确说出,许多甚至都有渊源。
林志强在旁边听得也有些着急,他也想能帮上钱思远的忙,倒不是完全为了订单。人到中年,
会更深刻的理解母亲在心中的位置。
他漂洋过海,翻山越岭来到嘉州,相比于嘉定大绸,或许母亲故乡对他来说更为重要。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进展,从你说的这些菜式来看,你母亲尤为擅长小煎小炒,调味上擅用红油,酸丶甜并重,偏甜口,这比较符合大河帮一带烹饪特点。」周砚说道。
「大河帮?」钱思远看着他。
「所谓大河帮,也就是长江上游江津丶合江丶泸县丶宜宾丶嘉州一带,这里受明清战乱影响较小,是四川土着保留的比较多的地区,在饮食丶文化丶语言上都保留许多纯正的东西,比较喜欢吃糯米就是一大特点。」周砚解释道。
在四川话中,嘉州话就是比较特别的存在,是比较纯正的四川方言。
结果现在反倒最不像四川话,
别说外地人了,嘉州人一开口,四川人听了都打脑壳。
周砚大学时候有个嘉州室友,其他两个蓉城本地室友,都说愣是在大学四年多学了一门外语。
这梗把周砚这个外地人笑疯了。
钱思远听得连连点头,这麽说来,也不算完全没有收获,基本验证了他之前的判断,他母亲的老家应该在嘉州这一带。
周砚看着他接着说道:「钱先生,我认为你母亲做的菜,应该是受到了美国的食材和调料限制,影响了她的发挥,她有没有跟你说过她还擅长做什麽菜?或者说记忆深刻的家乡美食?」
「这话我母亲还真说过!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她说『这洋鬼子的地方,啥子都没得,影响老娘发挥!』」钱思远眼睛一亮道,说完他自己也笑了,眼底是深深地怀念。
他又认真思索了一会,抬头看着周砚道:「我想起来!有一回她给大家做面条吃,吃到一半,
突然说在她家乡,大家吃一种鱼,把骨头去了,撕成长条,然后像面条一样吃,没有骨头,吃起来太爽了!
我记不得那叫什麽鱼了,但记得她说长得和蛇很像,长长的,滑滑的,一度成了我的童年阴影我觉得很恐怖,把蛇撕成条条,然后煮着吃,听着就特别黑暗。」
「临江鳝丝?!」周砚眼睛一亮,直接站了起来。
破案了!
蛇一样的鱼,那可不就是鳝鱼吗。
嘉州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