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信号追踪,暗流涌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军工厂秘密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焊锡和电子元件的味道。
    那枚从博物馆废弃设备间搜出的微型信号发射器,此刻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精密仪器下,由最顶尖的技术专家进行分析。
    林逸和李卫民站在一旁,神情专注。
    “林总工,李政委,这个设备的制造工艺非常特殊。”
    技术组负责人汇报道,“它的核心芯片,使用了我们从未见过的材料,而且集成度极高,远超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这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产品。”
    “它能够发射什么样的信号?”
    林逸问道。
    “根据我们的初步分析,它发射的是一种短距离、高频、经过复杂加密的脉冲信号。”
    负责人回答,“这种信号很难被常规设备侦测到,而且一旦接收方确认信号,它会自动销毁发射记录,甚至可能自毁。”
    “这意味着,他们只在极近距离内进行联络,而且一旦完成,不留下任何痕迹。”
    李卫民沉声道,这符合“织网者”隐秘的行事风格。
    “我们正在尝试破译它的加密方式。”
    技术负责人继续说,“但非常困难,这种加密算法非常独特,我们怀疑它并非基于现有的数学模型,可能……可能与某种古老的运算方式有关。”
    古老的运算方式?
    林逸立刻想到了那枚黄铜戒指内侧的星象符号,以及宋安民口中那让人灵魂颤栗的“特定声纹指令”。
    “织网者”似乎总是将最先进的技术,与某种古老而神秘的力量结合起来。
    “能否通过这个发射器,追踪到它曾经联络过的接收端?”林逸问。
    “理论上可以,但难度极大。”
    负责人解释,“信号的瞬时性、短距离以及自毁机制,都让追踪变得异常困难。我们只能尝试通过信号残余,或者在接收端附近寻找类似的设备。”
    “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
    林逸沉声命令道,“这个发射器,是他们联络的关键,也是我们抓住‘引线人’或者其他‘织网者’成员的重要线索!”
    与此同时,对安保顾问陈建国的秘密监控也在同步进行。
    自从设备间里的发射器被发现后,林逸更加确信陈建国就是“织网者”在博物馆的关键棋子。
    监控画面显示,陈建国依然在博物馆内正常工作,巡视、检查、与人交流,一切都显得平静而专业。
    然而,侦察员们注意到一些细微的异常:他在巡视时,步速比平时略快;他与人交流时,眼神似乎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扫视周围环境;他在一些看似无人的角落,会短暂地停顿,仿佛在等待什么。
    “他可能在等待指令,或者在寻找合适的行动时机。”情报分析师判断。
    那张烧毁的纸条残片——“……西北……青铜……启动……”如同一个紧箍咒,压在林逸心头。
    他们已经确认,“织网者”的目标是那件失联的青铜器,并且计划在西北地区用它“启动”某个项目。
    时间紧迫,他们必须在“织网者”得逞之前,找到青铜器,阻止他们的计划。
    “失联文物的运输路线,再仔细查一遍!”
    林逸对负责调查文物失联案的小组下令,“包括运输车辆的型号、司机的背景、沿途经过的检查站和休息点,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文物失联案的调查,此前因为缺乏线索,一直停滞不前。
    但现在,有了“织网者”和陈建国这条线索,许多看似无关的细节,或许就能串联起来。
    “我们怀疑,文物并非是在运输途中‘失联’,而是在出发前或者途中某个环节,就已经被调包或者秘密截留了。”
    李卫民推测,“陈建国在博物馆担任安保顾问,他对文物的运输和保管流程了如指掌,他有这个能力和机会。”
    “而且,那些所谓的‘意外事故’,很可能就是为了转移视线,制造混乱,为他们的行动打掩护。”
    林逸补充道,“他们恐吓王教授,也是为了让他退出项目,减少阻力。”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陈建国是这次博物馆行动的执行者,他利用职务之便,制造混乱,盗取了那件青铜器,并计划将其运往西北。
    问题是,青铜器现在在哪里?
    陈建国如何将其运出博物馆?
    他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我们不能再等了。”
    林逸做出了决定,“陈建国可能正在等待将青铜器运往西北的指令或机会。我们必须在他行动之前,锁定青铜器的下落,并控制住他。”
    “但直接抓捕风险太大,而且可能无法找到青铜器或者获取更多信息。”
    李卫民提醒道。
    “是的,我们需要一个计划,一个能够让他暴露,或者引出他背后同伙的计划。”林逸沉声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