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大才子耍小聪明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九章大才子耍小聪明(第1/2页)
    兖县。
    考场。
    监考的张谦,他虽然面无表情,却忍不住叹了口气,同情这些考生。
    有关‘赋’的事,他这个考官太清楚了,三年前曾突然加入到乡试当中,那一届的考生成绩惨目忍睹。
    后来经太傅苏曦之提议,又改回了四书五经,只做备考来用,想不到又出现了,还是在童试!
    张谦目光所及之处,没谁不是愁眉苦脸,倒是有一个人,已经开始落笔了!
    好奇心的催试下往前凑了凑,他见过此人,兖县县令之子,被誉为兖县三大才子之首的郑源明。
    嗯!
    才子还是有的!
    张谦点了点头,觉得郑源明能落笔,定然是才思敏捷,于是好奇地撇了一眼却倍感失望!
    对于‘赋’的格式和评选,虽然没有明说,但如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其中大家的看法共性,不能以‘诗’的形式去写。目的嘛,一来,是为了‘赋’的新颖性,二来,也是为了更好的探索‘赋’,让这种形式真的融入到百家当中。
    如今拿来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这两点更是尤为重要,写‘诗’就是在破坏这科举的规则!
    然而,这郑源明虽然饱经诗书,又是一大才子,目光却非常短浅,结果偏偏以诗的格式去创作,倒不是因为他悟性低,准确的说来就是持才傲物,自作聪明。
    正如张谦所想的那样,郑源明连今年的童试指南都没放在眼里。
    他觉得区区一个‘赋’,只要写起来朗朗上口,那就是好赋,因为诗赋不分家。按照那慢慢规划下来的格式,那才是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次大家都写那流水赋,偏偏他写了诗赋,绝对能拿一等!
    见张谦正在盯着自己,这人跟他父亲认识,他也见过,还以为自己写得太好震惊了对方。
    以至于朝着张谦抛了一个笑意,更加的卖力写了!
    这一举动,张谦彻底无语了,扭头就走!
    林雷这边,也动起了笔来。
    要说山水赋,那肯定是苏轼的赤壁赋啊。
    情韵深致、理意透辟,赤壁赋一出,那是影响了整个文坛的绝唱。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林雷下笔如有神,对于一个山东考生而言,写这种古文诗词,那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以至于越写越兴奋,笔如游龙,大开大合!
    不到两刻钟,一篇《赤壁赋》完成了,他拿起来反复观看,字迹上不太飘逸完美,但非常工整,一个错别字都没有,这让他很满意。
    童试总共两场,上半场在上午,考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下半场在下午,同样也是一个时辰。
    考试期间不允许提前交卷,晌午会有人提供馒头和水,直到考试结束,都只能待在考场座位。
    按照考试规则来讲,就算死也要死在考场,至于上厕所……原地解决。
    熬到了下午,依旧是张谦拆开了卷轴,同样也有些傻眼了,竟然是军事论!
    迟缓片刻才念道:“军事策论,为将者当何以备戎应敌?考试时间,一个时辰。”
    念完,张谦摇头,这只是一些童生啊,一般情况第一科目考得难一些,那第二科目会放放水。
    结果可倒好!
    居然是一篇将军实战策论!
    这策论,一看就是身经百战之人所出,要的是踏实,有远见,有战略头脑,而不是这种华而不实的敷衍了事!
    别说是这些童生了,就连他这个五品文官,看到这题目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而且,这策论最忌讳的就是纸上谈兵!
    这是想让考生死吗?
    张谦都头疼了!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近处的郑源明,这个什么兖县的才子竟然又快速落笔了。
    难道他是策论天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章大才子耍小聪明(第2/2页)
    出于好奇,又往前凑了凑!
    上来就是为与兵同甘共苦,方能战无不胜这种华而不实的屁话!
    张谦叹了口气,都说这郑县令的儿子乃是大才,如今看来就是个喜欢耍小聪明的笑话。
    一扭头,懒得继续看下去了!
    为将者当何以备戎应敌?
    看到这题目,连林雷都愣住了。这特么是童试?你让一群没有当过将军的童生纸上谈兵吗?
    那不写一个死一个吗?
    显然他跟监考官想法差不多!
    太狠了!
    相当于让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参加高考!
    林雷深吸一口气,本来还想着藏拙,中规中矩考过去就行。
    但为了考上秀才,那他也不得不展露点东西了!
    军事谋略是吧?我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